比如再有阿卡迪亞人圍攻鎮子的時候,救還是不救?
救的話,因為之前的教訓,可知不可少量冒進,必要集結上千人的規模。
而集結上千人的規模,需要時間、糧草、補給、協調,這又需要時間。而且人數一旦上兩千,加之又有伏擊問題,行軍速度必然減緩。
等著來了後,鎮子都燒完了。
而龍蝦兵只會正規戰,需要靠本地組建的遊騎兵前出,追、黏、抓、堵。
然而摩西·哈森被剝皮之後,遊騎兵不敢再以小規模出擊,這就使得本來用於掩護側翼、前出偵察、黏住遲滯、森林掩護的遊騎兵,只能跟在龍蝦兵的主力,在主力前七八里活動。
再一個,阿卡迪亞人的復仇隊伍,也壓根不碰龍蝦兵。
數量太大,打不過,難道不會跑嗎?到處都是森林、人口如此稀少,只要跑到海邊的船隊登陸點就能跑路,為啥非要和龍蝦兵硬碰硬?
理論上,換家戰術也可以靠換家戰術去懟。但去年秋天的安納波利斯山谷屯田,使得阿卡迪亞人的“家”,在安納波利斯山谷。
想換家,可以,讓英國海軍出一支帶戰列艦的艦隊,再把路易斯堡打下來,否則換不了。
龍蝦兵抓不住阿卡迪亞人的復仇隊伍,阿卡迪亞人也不碰龍蝦兵主力。
就是燒鎮子,燒麥子,燒房子,打新英格蘭民兵。
尤其是配合上大順這邊提供的帶有橡膠和陝西油的、被這群人稱作“東方的希臘火”的玩意,燒北美這種木頭房子鎮子,確實是相當的方便。
新英格蘭的民兵、遊騎兵,都是本地的人,都是有家人的。
今兒黑弗里爾被燒、明兒埃姆斯伯裡被燒,都是有家有口的,這些新英格蘭民兵、遊騎兵,哪還有心思跟著龍蝦兵,全都嗖嗖的往家跑,保護自己的家庭和產業。
這又導致了阿卡迪亞人的復仇隊伍,行動的更加順利。
阿卡迪亞人的復仇隊伍怕啥?怕的是被組織起來的遊騎兵、本地民兵抓住、黏住,然後被龍蝦兵跟上包住。
但現在,本地民兵、遊騎兵,各自回家了,阿卡迪亞人還有什麼可怕的?
龍蝦兵缺了本地的遊騎兵,根本抓不住這些阿卡迪亞人,每一次過森林都心驚膽戰,因為龍蝦兵非常缺乏森林作戰的技巧。但凡有森林作戰的技巧,也不至於在俄亥俄州,44、48兩個團被印第安人從森林偷了側翼,主將腦袋都被剁了。
這就使得龍蝦兵的行動更加緩慢。
而龍蝦兵行動緩慢,這些復仇的阿卡迪亞人,就各個擊破,去打小鎮子、小村子。
沒人不怕,人躲起來了也不怕。不打人,燒房子、燒麥子、燒磨坊、燒莊園。
而龍蝦兵出城“剿匪”,又會帶來新的問題。
如富蘭克林所說:自己國家的軍隊,燒殺搶掠、殺良冒功,連法國人都不如。
而龍蝦兵都是團長的人,算得上是標準的“賊配軍”,也沒錢——有錢誰當兵?在英國,當兵,和當軍官,是不一樣的,區別很大。
歷史上在波士頓,英軍為啥那麼受波士頓人反感?因為英軍太窮了,去扛活,搶了本地城市小市民的飯碗,或者說捲起來了,城市裡的小市民那是相當的不滿。
就這樣的軍隊,既是出城“剿匪”,那麼軍紀也就可想而知。
【老子從英格蘭、愛爾蘭,不遠萬里來幫著你們打法國人、列印第安人,吃你家一隻破火雞,你就嘰嘰歪歪的?】
【老子從英格蘭、愛爾蘭,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出城剿匪,還不是為了你們?晚上住你們家裡,對你姑娘動動手而已,你就嘰嘰歪歪的?至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