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階級的視角來看待這件事,那就更加的清晰。
大順的參戰,嚴重打擊了英國的民族的資產階級的力量,使得他們的力量嚴重衰退。
而他們力量的嚴重衰退,使得英國的封建貴族勢力的力量相對增加。
鑑於英國強勢的貴族勢力,沿海城市的資產階級們,只能和一部分貴族結成同盟,形成一個輝格黨的寡頭統治集團,確保其“世襲”的權力。
而這些所謂的輝格黨激進派的每一次改革,都是被資產階級逼出來的。只不過,一旦到了他們的底線,他們就會站出來死守這個“激進”的底線。
現在,伴隨著大順參戰帶來的英國總崩潰——不只是經濟的,更是原本平衡的政治力量的平衡的總崩潰,國王必將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更多的權力。
此時此刻,戰爭並未結束。
但是,英國的統治階層,已經在利物浦事件中達成了一個共識。
這個共識就是,利物浦的今天,就是其餘城市的明天。
這和大順參戰的戰略息息相關。
攻佔倫敦?關我吊事?
支援雅各布派正統?關我吊事?
幫助法國稱霸?關我吊事?
大順要的是貿易。
貿易並不需要非得大家坐下來,把合約簽了,才能得到。
而是大順已經摧毀了東印度公司、已經控制了北方航線、三角貿易航線。
戰爭繼續打,願意打多久就打多久,大順這邊該做買賣做買賣。
更準確點說,大順和英國有仇嗎?
對劉玉而言,肯定是有的,這仇還不輕呢。但對大順來講,沒仇。
大順和誰有仇?或者說,大順支援開戰的那些新興階層們,和誰有仇?
和英國東印度公司有仇、和英國非洲公司有仇、和英國航海條例海上緝私船有仇。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殺父母之大仇。
如今,大順的仇敵死了嗎?
顯然,已經死了。
所以,即便戰爭還未結束,理論上還在打,還沒有坐下來籤和約。
但是,對大順來說,戰爭已經勝利了。
現在英國內部的諸多問題,就是戰爭結束後英國要面臨的問題。
利物浦和曼徹斯特的混亂,就是戰爭結束後亂局的預演。
對大順來說,把通商口岸放在松蘇,直接導致了二三十萬人的五嶺商路大失業,這問題不大。
二三十萬人而已。
對大順來說,廢棄運河漕運走海運,直接導致了百萬漕工的大問題,這問題也不是大到不可解決。
百十萬人而已。
相對於大順的體量,還是弱了點。
但對英國來說……二三十萬、百十萬人……這就是非常恐怖的數字了。
自由貿易、無形之手、絕對優勢理論……對不對?
可以說對。
但是,始終還是那個問題——人民的“覺悟”過低,不肯做轉型和無形之手調節週期的安安餓殍,那咋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