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說到了大順北美戰略的關鍵處。
別的不提,大順太清楚這種“自耕農良家子”拓邊墾殖的能力了。
北美這種封閉的地形,大順以自己為鑑,心裡更是明鏡似的。
中國把周邊方便墾殖的地都墾了,便隨著玉米、地瓜等農作物的傳入,連貴州那樣的山地都不放過。
若無牽制,以北美之地形,必然是分久必合。
誰能打?
自耕農良家子能打?
還是西班牙那邊的莊園農奴能打?
這一點,大順心裡非常清楚。
這個封閉的地形,若無牽制,必有一國可一。
溫帶氣候,兩條大河,自耕農私有制,這些東西,大順自己很清楚,鐵器牛耕壟作時代,實稱霸大陸之資。
對於歐洲,大順這邊著實不以為意。
不管是荷蘭、英國,都不以為意。
唯獨擔心法國,尤其是西班牙亦是同宗之族,還都是天主教。
所以這一次即便和法國結盟,依舊是一直拖著法國,絕不登陸英國,以防法國獨霸而成大業。
大順之前藉著毛皮貿易,已經開始在北美西海岸有了村落人口,只是去的太晚,加之太平洋之廣闊實非大西洋所能及。
整體上,大順這邊的心態,純粹就是“我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的攪屎棍心態。
當然,對大順來說,爭霸北美,倒也不是全無優勢。
甚至可以說,若明眼看,優勢極大。
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的確,太平洋比大西洋寬的多,大順移民多有不便,而且相當不便。
但是,同樣的,北美的金銀礦,全在西海岸,而不是在東海岸。
如果北美的金銀礦換個方向,好的耕地都在西海岸、而金銀礦都在東海岸,那大順真的就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真要那樣,指定是東海岸因為金銀礦,迅速被歐洲填滿。伴隨著人口增多,開始向西墾殖。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
然而,現實就是這樣。
東海岸有耕地。
西海岸有金銀。
如果西海岸只有耕地,大順真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有錢的不肯去、沒錢的去不了,來回的船票,會徹底斷送大順搭上瓜分北美的最後機會。
然而,即便大順晚了百餘年、即便太平洋太寬。
可是,西海岸的金銀,依舊給了大順一個搭末班車的機會。
但這個機會,需要很精巧的操作。
否則的話,機會就要變成危機,人還不足呢,一波被人衝爆了。
就現在大順在美洲西海岸的那點人口,真要是劉玉早早宣佈在西海岸發現了大金礦……
那樂子可就大了。
東海岸的幾百萬人口,能直接把大順在西海岸好容易攢下來的那點人口,屠沒了。而隔著個太平洋,大順也只能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