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順這邊說要去教育教育他們的國王和政府這件事,漢考克等人非常支援,認為大順做的非常對。
北美市場,是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消費能力非常強,這一點毋庸置疑。
此時當然歐洲還沒爆發工業革命,但北美十三州的“人”的生活水平,那真的是非常的高。
高到和二百年後的絕大多數國家與人口相比,此時和工業革命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的北美,生活水平依舊高的多。
當然,這裡說的是此時北美三觀下的“人”。
把開除人籍的刨除掉,南部一些州,每個家庭的平均資產是392英鎊,摺合大約1200兩白銀;北部平均下來,每個家庭的資產是252英鎊,摺合大約750年白銀。
這裡指的就是鄉村的平均數。
北美的農民,和大順的農民,都是農民。但農民和農民是不同的。不需要抵禦匈奴契丹蒙古等北部遊牧民族的侵襲、不需要年年修黃河大堤的勞役,以及從原住民那搶來的土地,使得即使工業革命爆發幾十年後,賺錢跑去北美當農民種地,依舊是很多歐洲工人的夢想。
就此時的生產工具和農業生產力水平,每個自耕農家庭鼓搗個百十畝地,毫無壓力。
留下一部分草地、或者種植牧草養牛、養羊,喝牛奶。
休耕一部分地,秋天一把火燒掉,肥田又消滅雜草
剩下幾十畝地,種一種。
按照此時一些軍官的描述,這種田園生活真的非常愜意且輕鬆:
[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能像北卡羅來納州的農民那樣悠閒,他比任何地方都更接近樂土的描寫:玉米的產量在這裡是如此之高,只需要種一點就能填飽全家的肚子。藉助低地草原,他們可以不費力氣地得到肉食;高地上長滿了各種野果和漿果....
[農閒時候,男人們躺在床上酣睡,直到太陽走完了三分之一的路程,驅趕了所有不健康的潮氣。他們才打著哈欠,伸著腿,點著煙,在一片煙霧的保護下來到外面.....
[天高日立時,他們就抱著膀子,靠在苞米地旁的柵欄上,認真琢磨著晚上要不要去酒館喝點...
這不是西進運動時候的混亂,也不是1830年代資本主義發展導致的原本自耕農小資產者天堂破滅時的迷茫,而是真的屬於自耕農、小資產者的田園時代。
沒有貴族。
沒有稅收。
沒有黃河氾濫要去修河堤。
沒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劫掠。
不需要服兵役。
有英國的政府軍,在皮特的政策下,為北美而戰鬥,把他們的敵人一個個消滅。
沒有熱帶病。
鐵器、高爐鐵、牛耕等技術已經傳播。
肥沃的土地數百萬年積累的肥料元素還未用過。
和大順那種“作為農民,我也能種百畝地,但我沒那麼多地可種’“作為佃農,我也想養牛,可我連餵牛的草地都沒有”;“作為貧農,我有三畝地,我根本不需要耬車之類的工具,我哪怕用手指頭挖坑、那舌頭點種子,也能把這三畝地種完”的情況,完全不同。
即便此時北美的農民依舊是絕大多數,甚至工業革命連影還沒有,但此時在這裡做自耕農的日子,確實是愜意的。
工業發展,的確會摧毀小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