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一一一章 死與復仇(十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一一章 死與復仇(十一) (1 / 2)

這種暗示,身處此時此刻;以及過去幾十年的英法幾度戰爭;且敦刻爾克被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的歷史,讓德·拉·克魯很容易就理解了大順這邊的示好和誠意。

在確信大順這邊一定會選擇把英國俘虜送回英國、對英國國內進行“戰爭親歷者傳播恐慌”的策略後,德·拉·克魯也沒再繼續爭辯。

本身,土倫艦隊就沒幾條船了。

大順這邊出了個親王,法國這邊來了個剛晉升不久的中將,本身地位就是不均等的。

既然是帝國時代, 那麼彼此的王冠、皇冠總得彼此承認。法國派他來,本身就是把地中海的戰爭指揮權交到了大順手裡,德·拉·克魯也沒得爭。

於是他立刻派人,將直布羅陀獲勝的訊息,傳遞迴巴黎,並且附上了大順這邊的意思。

這種事,還是交給舒瓦瑟爾公爵,或者國王的國王之友小圈子吧。

不過,德·拉·克魯還是覺得挺欣慰的:最起碼,大順在敦刻爾克問題上的態度,表明了兩邊的分歧雖然存在,但核心利益上似乎並無分歧,那便證明還可以繼續合作下去。

這件事定下來後,德·拉·克魯就去準備了。

大順這邊的高階軍官,也沒有去看清點俘虜之類的事,而是繼續在直布羅陀的石山上,看地中海的江山,心情激盪,感慨萬千。

李欗回身望了望遠處硝煙尚未散盡的戰場,忽然道:“你們還記得,第一次聽到直布羅陀、還有我剛才談的敦刻爾克的事,是什麼時候嗎?”

大順的這些高階軍官,作為基本上同期的同窗, 幾乎給出了一個基本一致的答案。

“是在威海的時候。興國公講歐洲局勢、講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講布倫海姆之戰的時候。”

“我記得, 那時候, 是膛線槍的木托子彈剛研究出來的時候吧?國公在講一些戰術性的變革, 講武器、科技、陣法、戰術的相互關係?”

陳青海給出了一個準確的答案,其餘人也都紛紛點頭,道:“是的,就是這次。”

那一次,李欗當然也在。

回憶起來,眾人回頭看看戰場,紛紛吐出一口氣,似乎在紀念著一個時代的逝去。

既是他們曾經一起在威海訓練的年輕時候的日子,自己的青春時代。

也是看到戰場上這一幕,想到了當初劉鈺關於“時代在不斷變化”的那番話,雖然只是戰術意義上的“時代在變”,可與當初的那番話對應一下,卻能深刻地感受到時代的變遷。

當時在威海。

劉鈺只是在拿到研製出來的木托子彈膛線槍後,轉述了一下恩格斯對布倫海姆之戰的評價——畢竟,那是個能負責編寫大百科全書上的軍事條目的強人,老恩的評價,自是相當到位的。

【這次會戰從戰術觀點來看具有特殊的意義。】

【它極其清楚地說明了當時的戰術同現代戰術之間的巨大差別。同一種情況,即兩翼前有兩個居民點, 這在今天會被認為是防禦陣地的最有利的條件之一,而對於十八世紀的軍隊卻成了失敗的原因。】

【在當時,步兵完全不適於進行具有明顯的非正規性質的散兵戰,而在今天,散兵戰卻能使精銳部隊防守的磚石房屋居民點成為幾乎不可攻克的。】

言簡意賅地描述了散兵戰術、線列戰術,在面對相同的戰場、相同的環境下,完全不同的情況。

大順在直布羅陀的這一仗,實際上也算是對恩格斯這番評價的實體展示:

線列兵時代,和散兵時代,其防禦戰術、防禦體系、壕溝戰術,是有代差的。

大順的散兵,少量的散兵,在壕溝、環形工事、磚石據點防禦中,頂住了以線列戰術攻擊的數倍英軍。

直布羅陀之戰,從雙方傷亡來看,並不算一場大戰。

但東西方的戰術體系,在此交匯,真正經歷過這場戰爭的人,包括已經自殺的約翰·莫當特,都已經看出來了一些問題。

舊時代,或者說,純粹的線列橫隊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稜堡時代,也已經快要結束了。

時代在變,一場新的戰術變革,即將拉開,誰跟不上,誰就會失敗。

開花彈、散兵、以及作為過渡的縱隊衝擊戰術、壕溝防禦的兵力梯次配置、膛線槍的比例增加……等等這些,即便還做不到立刻讓戰術體系重寫。

但至少,新時代的曙光已經浮現。

防禦一方的約翰·莫當特,臨死之前,寫給倫敦的建言,寫到了時代變了。

而進攻一方的大順軍官們,作為勝利者,也切身體會了一把時代的變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