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場仗需要打的很精緻。”
“我們不能輸,但也不能讓盟友贏。”
“有時候,最難對付的敵人,反而是盟友。”
“否則,興國公又何必在印度問題上一直等到杜普萊克斯被召回?我們又何必等到本地治理陷落?”
面對做天子還是做五霸的問題,陳青海還是說出來了最重要的【但是】。
戰爭在開始前, 就要想打如何結束。
而如何結束,又涉及到應該贏到什麼程度。
在場的每個人都清楚。
如果,中法聯軍真的全殲了英國艦隊。
那麼,距離大順被趕出歐洲,也一樣很近了。
大順的新興階層,討厭英國。
因為英國有航海條例, 有東印度公司,有高額保護性關稅。
但大順的新興階層,也一樣討厭法國, 甚至更甚。
因為英國最起碼還能買些茶葉生絲,法國人連茶葉都買不了多少,還老琢磨著國產替代。
大順要贏。
但要在英國海軍主力,足以單獨對抗法國的情況下贏,而絕對不能是中法聯軍全滅英國艦隊的那種贏。
大順在歐洲的極限投送能力,就是這三五千精銳戰鬥工兵。
大順的戰鬥工兵很能打,但即便很能打,在歐洲大陸也無法做到壓倒性的優勢,能壓服眾生。
人太少了。
一旦要是把英軍的艦隊主力消滅,詹姆斯黨的小王位僭越者登陸蘇格蘭,其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將是難以預料的。
大順的新興階層,既不想把戰爭過於長期化,其實也不是很想造成歐洲的全面荒廢,甚至在英倫島上搞出來宗教異端審判戰爭之類的事情。
戰爭如果想要比較穩妥的結束,那就要打的非常精緻。
要戰勝英國人。
但英國人留存的戰艦, 又足以在大順不參與的情況下, 守衛海峽。
否則,法國肯定把大順一腳踢開:我都能登陸蘇格蘭了,我幹嘛還聽你的?印度都丟了,反正我對印度的興趣也沒多大,歐洲的事我說的算,您請回吧。再見。
這就是所謂的“盟友比敵人更要提防”的問題。
陳青海又道:“大帥剛才所言‘天子’、‘五霸’之別,我們自然也知曉。但若做‘西周天子’,需得憑一己之力,便壓的諸侯噤聲。‘東周’之前,無需霸主,天子之兵,足以鎮撫。”
“我等亦有天朝總齊八荒之心,只是,如今看來,實力不濟。著實不能做到憑藉一己之力,壓的戰爭走勢必須沿著我們計劃好的方向去走。”
“比如說……假使我們徹底殲滅了英國艦隊,而法國欲要登陸英國,乃至為歐洲霸主。我們是否有能力,威懾法國和西班牙,說你們敢這麼幹,就要把你們的海軍一起滅掉?你們這麼幹不符合天朝設想的國際新秩序、新禮法?”
“我也不是妄自菲薄, 只怕我們現在並無這樣的能力。戰場擺在南洋,我們自然無敵;可擺在歐洲,我們其實連荷蘭都無法獨自打贏。”
他這個判斷,雖然有些喪氣,可眾人還是紛紛點頭,認可陳青海的說法。
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這一次歐洲之行,雖然一路都很順利,總參謀部提前做好的後勤準備和各種預案,使得整個過程很穩。
但,對於大順此時能否做天子這件事,各路真正來打這一仗的軍官,在抵達歐洲後,全都持悲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