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五十二章 開戰(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二章 開戰(十) (1 / 2)

在這種依靠“國王之友”小圈子治國的時代,貴族大臣的私人利益,當然是談判中重要的考量,甚至可能考量的分量還相當沉重。

法國的國務大臣,首先是自己,然後是家族,然後才是國務大臣。

他肯定不可能站在一個超然的角度去真正無私、理性地去衡量所謂法蘭西的全體利益。

況且, 誰是法蘭西?這本身還是個問題呢。

就像是最簡單的東方貿易,是好望角以東壟斷專營代表法蘭西的利益?還是開放好望角以東的私商貿易代表法蘭西的利益?

中小資本和大資本大銀行家大貴族,誰才是統治階級,這都還處在內部掐架的狀態呢,又哪來的法蘭西的利益呢?

是以,舒瓦瑟爾的自我利益, 以及他背後的利益集團, 都使得這場談判, 對大順極為有利。

或者說,因為印度發達的工商業,以及法國的重商主義傳統,使得東印度的利益群體,實力不夠強大。

在統治階級內部出現分歧的時候,西印度戰勝了東印度、聖多明各戰勝了本地治裡、蔗糖戰勝了茶葉。

所以舒瓦瑟爾等重視西印度的人,才會成為朝廷主流。

這倒也不完全是個人的偶然。

大順雖然地主士紳的利益是保守平且反對對外擴張,但是大順立國之初的刻意分化制衡,塑造了大順統治階層的分化,使得大順有“內外分管”的基礎,也為此時大順對外擴張打下了基礎——只要不徵“遼餉”,用的是“外”部的錢,那麼內部本身的反對也就是沒什麼實質力量的嘴炮道德反對,沒什麼用。

這一點來說,大順實際上比法國還能強點,至少不存在對外擴張是東還是西的矛盾。

在大致算了一筆可以左右戰爭形勢的投入賬目之後, 大順使節團這邊很自然地過渡到了印度問題。

只不過,這種過渡的方式, 是比較務實的。

按照大順這邊的演算法, 想要左右戰爭的局勢,大順至少需要派出一支30艘戰列艦的艦隊,以及至少三千人的精銳的戰鬥工兵,用於配合法國奪取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當然是戰爭中非常關鍵的一環,英國人可以拿著直布羅陀和西班牙做交易,有可能誘使西班牙反法,所以對法國很重要只是法國海軍不行自覺打不下來;而大順的迫使英國主力艦隊蹲在家門口防止登陸,也必須要確保直布羅陀在中法的控制之下。

雖然圍城戰是法國人在太陽王時代的特長,但很顯然,此時圍城戰術要在大順的手下才能發揚光大,因為大順為了解決南洋、印度問題,特化了圍城能力,而並不是太在乎大軍團野戰能力。

主要是周邊沒機會用,大軍團會戰能力,在大順那就真是屠龍之術。

如此算的話,其實印度問題,在大順眼裡,也就值5艘戰列艦和其附屬的巡航艦、支援船的援助價值。

所以,這30艘戰列艦艦隊和至少3000的精銳戰鬥工兵, 都需要單獨計價,逐漸升級條款。

如果法國能給更多,當然還可以給更多的援兵,再多個20艘戰列艦,大順也湊的出來。只不過得考慮成本,值不值這麼多錢。

舒瓦瑟爾公爵對東方貿易的看法,一方面深受啟蒙主義的影響,一方面也是因為自身不參與的原因,也確實不是很重視。

歷史上,七年戰爭剛結束的1763年財政危機中,舒瓦瑟爾公爵就力主解散了法國東印度公司。

其意識形態原因,是“這種專營壟斷,是法國在東方貿易中失敗的原因。如果放開給小資本,取締專營權,讓法國散商自由地前往好望角以東,那麼法國的東方貿易將會迅速發展起來,並且提供更多的稅收、有利地促進工商業的發展。專營之罪,與民爭利。”

經濟學,有時候可以片面地視作新時代的“經書”。

至於這種想法對還是不對,那真的要分情況去看。

比如大順,劉鈺嘴上高喊著自由貿易,但實際上大順的所有對外貿易公司,全都是壟斷專營外加超額的軍事義務和強制重型商船標準。包括劉鈺自己在內,其實都不好意思說這叫自由貿易。沒見過誰家的自由貿易,強制要求造更貴的重型商船且必須幫助朝廷培養水手海員的。

法國人是這個時代的唸經王,英國取締東印度公司的時候,鴉片戰爭都打完了。法國可是比英國早一百年前,歷史上就真的取締過一次東印度公司了。

問題是,如果早早取消東印度公司的專營權,法國就不會在印度失敗?專營壟斷的大型資本集團在印度都競爭失敗,靠小散商,居然能被認為在印度可以打贏孟加拉戰役、卡那提克南印度戰爭?

自由貿易的理論,是美好的。非常美好,大順的松蘇資本集團真的可喜歡了。

但現實操作起來,東印度公司存在、且擁有杜普萊克斯這樣的一手遮天的實權人物時,能在南印度壓著英國打;而歷史上七年戰爭財政危機爆發後,取締了東印度公司後,不久之後英國東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全境……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法國還不夠開放和貿易自由,所以才導致在印度失敗;印度失敗,則正可以證明法國的貿易開放還不夠深入,資本不夠自由。這種螺旋話術,在1763年的法國,就已經成為顯學了。

所以,劉鈺堅決支援自由貿易,但只要除了大順之外還有其餘的國家存在東印度公司這樣的大型資本壟斷集團組織,他就只是嘴上高喊,絕不取締。

而大順要取締西洋貿易公司的壟斷權的前提,就是英國戰敗,取消航海條例,倫敦東印度公司解體破產;法國帶頭,各國取締東印度公司。

大順不怕搞自由貿易,真要是大家都自由貿易,就算是航海成本、造船成本,物價革命傳導末端的大順,也能卷死整個歐洲的造船業和商船航海業。

所以,大順這一次參與歐洲戰爭,所宣傳的論調,將會得到整個歐洲的啟蒙主義者的支援——大順參與歐洲戰爭,不是為了大順的利益,是為了全人類的利益,瓦解罪惡的、不公平的、少數人得利的專營壟斷的東西方貿易模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