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樣的回答,皇帝還是沒有徹底放心。
大順軍改之後,在周邊倒是戰無不勝。但荷蘭不過個巴掌大小的小國,而且南洋取巧,海軍決勝,大順還真就沒有和歐洲的精銳部隊打過仗。
雖然這些年派到歐洲的人不少,回來之後, 都說歐洲軍陣,也就那麼回事,似無什麼可學之處。
皇帝信心是有的。
但牛二這種親眼見到了英國的殖民地軍隊和印度軍隊作戰的人,嘴裡說出來,那就又不一樣了。
關鍵是皇帝這邊已經被劉鈺說服,認為攻列印度的事, 還是要拖個一二年, 拖到適合的時候, 大順全面入場。
按照大順的經驗,練兵的速度還是挺快的。
只要軍餉充足、當兵的能吃飽,還能按月發軍餉的話,以大順充足的軍官團,真的是三五個月,就能練出來一堆線列兵。
聽完牛二說在印度發生的事,皇帝是對政治鬥爭、出賣、背叛這種事最為敏感的人群。
一想就能知道,這裡面英國人肯定是得了不少好處。就怕英國人鐵了心,覺察到大順的心思,把所有的好處都用來練兵,那就不免會有些麻煩。
既提到了印度土兵的事,便又問劉鈺道:“愛卿以為,這印度兵只要吃飽飯、發軍餉, 也可有新軍戰力。英人是否能在印度擴軍?”
劉鈺趕忙表示,大可放心。
這事真就是體制問題。
當年英國東印度公司, 怕被王權掌控, 所以搞出來了奇葩的500磅以上人人平等制。
你就是手裡捏著10萬英鎊的股,選董事會的時候也是和那些捏著500磅的人一樣。
大家入股, 都是為了發財的, 為了大順入侵這種虛無縹緲的事,所有人團結一致,不分紅,把錢都用來擴軍?
真要是有這樣的組織能力、決策水平,那他就算不上股份制公司了。
這不是利令智昏,而是這種決策體制之下,壓根是不可能幹出來皇帝擔心的那種事。
再者說,核心矛盾解決不了,英國人別無選擇,不可能停下擴軍,而是會迅速把法國人解決掉。擴軍……他克萊武算個屁,敢繞開董事會,直接把孟加拉給東印度公司的錢,用來擴軍?
再說擴軍少了並沒有什麼用,海軍拿不到優勢,大樹照樣可以和當年伐日本一樣,各個擊破。擴軍到能和大順對抗的程度,孟加拉賠的那點錢,壓根不夠用。
再度給皇帝吃了顆定心丸,皇帝點點頭,嗯了一聲,便將牛二的報告仔細翻看了一番。
待看完後,卻問了一個古怪的問題。
“卿回京城,料來也知道了門頭溝鐵路事。以卿之見,朝廷當應以印度稅收,行移民之策。那麼,若朕用這筆錢修鐵路呢?”
“錢就那麼多,你說的也有道理,不可壓榨太狠,又應地方層層加碼之事。料來便是全取印度,以畝稅算,也就和本朝差不多。刨除養兵之類,最多也就餘2000萬兩。”
“屆時,是修鐵路呢?還是移民呢?”
“興國公之前移民諸策,大有玄機,其中道理,想來你肯定也是知道的。這南大洋、北扶桑各地,商人並無利可圖,欲要移民,非得朝廷出錢。興國公之前的手段,怕是用不上了。”
“而這鐵路嘛……朕素來是相信興國公的實學手段的。此物將來必可超越運河,當應大興。料來也不需幾年,便可日漸成熟。”
“你以為,這筆錢,當如何選擇?”
這個問題,問的過於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