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十章 理藩學(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章 理藩學(下) (1 / 3)

這種想法是幼稚的。同時也是大順道統問題影響下的思考延續。

但至少,是個想法。

比玄之又玄的修德、王道,似乎還更靠譜一些。

至少在牛二看來,他覺得更靠譜一些。

因為有這樣的想法。

所以內心對於該怎麼辦、怎麼辦是對的、怎麼辦是錯的,便也有了自己的判斷。

那麼他在他判斷中,入鄉隨俗,保留印度原本的徵稅制度, 就是完全錯誤的。

雖然,似乎這種制度保留下來,很容易,大順可以輕易地在這裡徵稅——既然帖木兒的後代能在這裡徵稅、阿富汗人也能在這裡徵稅、英國人也能在這裡徵稅,大順想要按照其傳統來徵稅自然也不難。

然而在牛二看來,大順的藩屬政策、外交政策、或者說管理藩屬的目的, 就應該全部圍繞著發展工商業、圍繞著他的千船大移民計劃來轉。

包括這些年大順對日本、朝鮮的施壓;對南洋的征服等等, 在他看來思路都是一脈相承的。

他認為劉鈺的思路就是這樣的, 並且內心認為他以為的劉鈺的思路,就是正確的。

既然松蘇改革已經出了許多問題,那麼這些問題就可以在下次改革的時候預知,然後解決掉。

比如松蘇的失地百姓,朝廷之前沒錢,所以在牛二看來,興國公苦心孤詣,讓資本發揮力量,把百姓移到關東、南洋。

那麼,往南大洋、北美移民,無利可圖,朝廷只要有錢,朝廷難道就不能幹這個事嗎?朝廷也可以幹啊。

只要解決了這些問題,沿海地區,都可以沿著松蘇改革的路子走。

所以,大順的藩屬政策, 就應該圍繞著利於工商業發展、能夠徵收足夠的稅賦來移民這樣的思路。

顯然, 延續印度原本的徵稅政策, 是不利於這個長遠目標的。

在這一點上,牛二認為,大順和英國對孟加拉的統治,是必然不同的。

英國可以短時間內帶動孟加拉的工商業發展,因為英國人來買。加爾各答短短數年間,聚集了幾萬人口,都是以紡織業為主。

而大順則是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孟加拉的舊工商業崩潰,即便賣不出去,也絕不會買一些東西。

那麼,孟加拉最有利於大順的狀態,就應該是種稻米、種黃麻、種棉花、搓紗線、賣生絲、燙繅絲。

除此之外的冶鐵、織布、陶器等等產業,都應該全部毀滅。

而種稻米、種棉花、種桑樹這些,想要促進其發展,是萬萬不能採取原本的徵稅制度的。

否則的話,大柴明達爾承包1100萬白銀的稅、分包給下一級徵收2000萬、再分包給再下一級徵收3000萬……這還種個屁的棉花、桑樹、稻米?

大順在這樣的事上吃過多少次虧?現實證明這麼搞,大家只會囤土地、收租子,而不是去搞種植、墾農業。

對於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牛二的思路也非常簡單。

把大的全部碎掉。

把小的世襲化,也就是讓他們做真正意義上的地主,全面私有化。

一些小的柴明達爾,理論上土地仍舊是政府的,他們只是負責承包幾個村落的賦稅。當然他們自己也有土地、莊園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