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權哲身一起來到錫蘭尋找弟弟的趙立本,他弟弟當然不可能在這些授田的歸義軍中。
因為……大順沒錢,也沒有足夠的國有土地,玩唐朝那種府兵均田制。
歸義軍大部分是前期被強制遷徙到錫蘭的人,因為大順趕走荷蘭人,必須要善待這些被遷徙的華人,以獲得他們對朝廷的支援和熱愛。
在巴達維亞參加起義的那部分人,則基本都被打散,散入到專業的野戰部隊當中。
趙立本的弟弟,是被“勞務派遣公司”送過來的契約“長工”,是沒有機會參與均田授田的。
不過劉鈺這邊的政策,就是透過土地國有制、寶石檳榔肉桂珍珠的專營壟斷授權,迫使投資這裡的華人資本,必須僱傭華人作為長工,這是有硬性指標的。
雖然資本更喜歡便宜的泰米爾人,可在壟斷授權下,不得不接受劉鈺這邊開出的條件。
無他,真的賺錢。
你不想幹,有的是人搶著幹。
至於那些短期工作,也是真的沒辦法。季節性的農業,註定了有忙碌時節,忙起來的時候,不僱傭短工真忙不過來;可不忙的時候,真要是弄大量的大順百姓到這裡,不忙的時候幹啥?
這裡和松江不一樣。
松江地區的“閒民”, 是錯開季節的。
種棉花、摘棉花、割草;季風起, 則在碼頭上扛活、運輸;冬天可以去修河。
閒民,一般情況也就冬春之交不能挖河;但是季風沒到, 貨船不至的這段時間,容易沒活幹餓死。
剩下的時候,一般也就還好。碼頭上拉幫結派打仗,打輸了去了挖河, 打贏了的就在淡季壟斷碼頭上的活。整體還行, 幫派毆鬥和地下宗教打架的烈度也不算太高,畢竟還有別的活幹。
但這需要高額的資本運轉和鋪開的產業,錫蘭是沒有這樣活力的。
權哲身既是和趙立本有緣再見,也想跟著趙立本看看錫蘭到底什麼模樣, 自然也就跟著趙立本一起踏上了尋找弟弟的旅程。
按照牙行, 當然好聽點叫勞務派遣公司的檔案,可以查到到了這邊,先是修了半年要塞, 之後被安排到了種植園。
權哲身便跟著趙立本,去了一傢俬人經營的種植園。
在前往錫蘭的途中,他已經見過不少的種植園,真的相信了劉鈺的話:其實,世界的糧食是夠吃的。
相較於南洋別處地方的種植園,錫蘭的種植園就比較單調了。
大順是嚴禁在錫蘭種茶葉的,一經發現,是要連坐的。
種甘蔗, 實則也不行, 孟加拉地區的糖足夠便宜,在這邊種甘蔗也不賺錢。
也就種點咖啡、椰子、稻米等。
椰子主要用來榨油, 以及用椰果蛋白保持島上一些人口的蛋白質所需。
稻米, 倒不是為大順市場準備的,因為路途遙遠, 錫蘭大米在大順沒有啥市場, 主要是給島上準備的。
因為之前百餘年的殖民和戰亂, 以及宗教恐怖, 基本上毀滅了錫蘭的農業經濟。
這成為之前制約荷蘭在錫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順到這邊之後,大順皇帝也真的是不指望錫蘭的這點地收土地稅, 主要還是肉桂、檳榔和寶石、珍珠。
所以,要發展這些產業, 缺人口肯定是不行的。
幹這些非農業生產的人,需要吃飯。
所以,稻米種植業,在這裡也是有利潤的,而且利潤還真不算低。
至於椰子和咖啡,也真是沒啥玩意可種了。好在大順在南洋的一些種植園,種植了不少油料作物,故而大順的榨油業此時也算是獨步全球,這椰子種植之後榨油、油渣發酵肥田、椰蛋白作為飼料等, 也是個比較適合的產業。
因為椰子油的皂化值比較高,所以這裡的椰子油都是作為工業品原材料用的。
大順現在壟斷著歐洲的高階化妝品市場, 歐洲有句軍歌唱的好“法王摩斯充軍餉,哪像我們月月清”,歐洲那群人現在男性流行大油頭、女性流行戴大順華北的草帽, 大順椰子油配上香料的髮油,也是化妝品的一種,總不能說只有女性用的才叫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