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八五八章 備戰(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五八章 備戰(一) (1 / 4)

三條路,最終會走哪一條,現在完全不能確定。

因為這是個漫長的過程,而世界又是不斷變化的。

刻舟求劍的故事,根源是那個刻舟求劍的人,既不足夠愚蠢、也不足夠聰明。

足夠愚蠢,便不會想到,劍落下後還在原地,就像真正愚蠢的人想不出重球比輕球先落地這個想法。

足夠聰明,便不會想不到,船居然還在不斷前行。

世界在不斷髮生變化,將來的事,現在誰也說不準。因為劉鈺只能控制印度人紡紗,可後面的問題,他一個都控制不了。

比如最簡單的,他以為的,是紡紗被蒸汽機取代之後,印度人一定揭竿而起。

可他能保證印度人一定像大順那些人一樣,不肯做安安餓殍、活不下去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嗎?

在家乖乖餓死。

和不想餓死,揭竿而起。

對大順的市場影響和相對過剩危機的影響區別,簡直天上地下。

因為乖乖餓死隻影響自己,而揭竿而起卻能以一影十,是破壞、是殺戮,是洗牌,會帶動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下的市場崩潰萎縮。

他可決定不了這個。

因為他自己都不太能理解為什麼英國統治下孟加拉的大災荒就沒有與之相伴的大規模起義。怎麼可能不起義呢?可歷史上真就沒有……

外部的事, 尚且難定。

更何況伴隨著世界的變化, 日後大順各階層力量的此消彼長、妥協對抗、天災人禍、土地兼併、思想進退、造反天賦等等問題,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這裡面的事,太過複雜,不像是將來大順特色的美洲大開發和東進運動, 是一種幾乎板上釘釘的必然。

但有一樣可以確定。

只有亂, 才能變。

變,才有三種結果三選一的可能。

而不變, 也就意味著沒有選擇。

變的基礎, 就是印度,以及印度問題後續的大順參與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而現在, 決定印度命運的杜普萊克斯與杜鋒的會面, 自然也就決定著大順在印度的這一步走的如何。

人民創造歷史的意思,是印度人民的勤勞,導致科爾貝爾主義的現實如此的法國, 無法在印度獲得利潤,所以導致法國極大機率不傾向於在印度投入更多的資源。

是大順勞動人民的勤勞,以及大順商業資產階級的覺醒,導致英國商業資產階級為了自救,不得不試圖讓印度代替大順的供貨商地位。

是印度和大順的勞動人民,透過辛勤的勞作, 讓世界大量的白銀和黃金, 透過貿易流入了大順和印度——荷蘭人老早就去日本和中國貿易了,咋不去朝鮮呢,因為朝鮮沒有金銀和絲茶瓷——數百年積累的金銀,促使各國商業資產階級意圖掌控這裡, 利用老馬說的劫奪制獲取這裡的高額利潤至於,是哪裡的商業資產階級會獲得這裡的利益, 這取決於杜普萊克斯、杜鋒、克萊武,誰是勝利者。

誰贏了, 都會選擇商業資產階級統治的劫奪制,因為僅僅一個孟加拉地區, 歷史上克萊武還沒死呢, 只是控制了孟加拉地區,英國在孟加拉的年稅收就弄到了3332343英鎊, 摺合大順庫平銀1000萬兩,誰不選擇收稅這種劫掠方式?

杜普萊克斯贏了, 法國會這麼選;杜鋒贏了,大順也會這麼選;克萊武贏了, 英國還是會這麼選。

而杜鋒提醒杜普萊克斯的那番話——問他是印度人還是法國人——實際上, 這話的意思就很明確。

法國在印度,一定輸。

杜普萊克斯在印度可能贏,但贏了他就不是法國人了。

因為,稅收和劫奪的區別。

大順每年收大約3000萬兩的稅,又把這筆稅全花在了大順,養兵、賑災、治水、移民等等,這不叫叫劫奪, 這叫統治。

英國每年在印度收大約2800萬兩的稅, 其中2200萬兩被送回了英國,整個孟加拉災荒期間, 人均救濟數額大約是5個銅板;印度這麼好的水資源條件居然幾乎沒修過運河和水利工程,這叫劫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