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八五四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五四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 (1 / 3)

杜鋒這個人,從個人角度,更像是克萊武。

杜鋒這個錫蘭都督,從國家制度角度,更像是杜普萊克斯。

個人角度,杜鋒想的是冒險、封侯、功名、利祿,想從黑龍江畔的邊軍窮小子,一躍而成為大順排在前二百的家族。

國家制度的角度,法王一紙詔書,就能讓杜普萊克斯乖乖滾蛋,杜鋒也一樣,紫禁城的一句話,就能讓他回京養老。

固然,杜鋒不懂什麼叫歷史的程序,也不懂大順現在擁有的絕佳的外交環境到底是源於劉鈺的縱橫捭闔,還是源於勞動人民的苦幹創造了此時世界貿易的物質現實。

但是,他跟著劉鈺這麼久,最基本的商業、資本、貿易的知識,還是瞭解的。

所以,杜鋒對杜普萊克斯,或者對法蘭西這個國家,至少在印度這個地方,還是比英國東印度公司更有共情的。

至於原因,很簡單。

法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貿易上面臨的困境,相對於英國東印度公司,大順只能從法國東印度公司這找到共情。

簡而言之——單純的商業角度,渾身難受!

在大致瞭解大順和印度之間的貿易問題之前,先要了解幾個最基本的資料。

印度的氣候條件,比大順大多數地方好。

此時印度擁有耕地,2.78億比格。1比格,等於三分之二英畝,等於4畝。印度此時擁有耕地,11億畝。

此時印度的人口,大約在1億3500萬,到2億之間。

印度的棉花種植畝數,比大順多,而且適宜種植棉花的耕地,比大順多得多。

印度大部分地方,比大順的華北東北地區的畝產高,因為東北地區只能一年一熟,華北地區也剛普及兩年三熟,而印度,一年兩熟是基操。

印度的手工業,不比大順差多少。

印度的人工費,和大順半斤八兩。

可能,就因為氣候過於均衡,緯度跨度太小物產區別不大,加上民族、宗教等問題,比大順少了一個大運河時代的南北互補的統一且交流互換密切的國內市場?

所以,商業貿易難受嗎?

難受。

太難受了。

渾身難受。

法國人能感受的難受,大順都能感受到。

英國東印度公司,可以頂著【每100英鎊的東方棉布,需要另繳納68英鎊的特別稅才能在本國銷售(另有3.5%的普遍共同關稅)】的巨大debuff,每年往英國運輸至少75萬匹棉布。

法國國內市場卡的嚴,加之人參貿易等讓法國選擇直接買松江布,所以法國東印度公司根本沒辦法買印度布。

大順呢?

大順真的就是“很多商人,欲當買辦而不能”。

大順商人在印度買棉布回大順銷售,那真是嫌爹媽留的遺產多了,錢沒處花了。

可問題是,大順的棉布,也懟不進印度市場。

也不是說一點懟不進去,而是相較於龐大的經濟總量,懟進去的棉布數量還是少了些。

在大順國內實際上掌控著大順對外貿易的劉鈺,此時算是深刻理解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英法等帝國主義面對中國的感覺了——貨賣不出去啊!

那麼,把印度作為原材料產地,行不行?

也不行。

至少,此時此刻,不行。

還是以棉花為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