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順對外擴張的難題,就是一條腿走路。
資本拿劍。
誰來拿經?
只靠劍,有些地方,是不太好辦的。
那種地方,和遼東地區的開發不同。
遼東地區,雖然小農經濟被劉鈺打的粉碎,但在文化上是全面複製貼上過去的。
“不慮而知”的一些東西,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傳統認同這些東西,壓根不用考慮。
大洋洲方向,也不需要擔心太多。
有了星表圖便有了三角跳的基礎,之前也有了一些準備和鋪墊,只要放出去那裡有金山銀山的訊息,搞一波密西西比公司類似的操作,既可以解決和英國開戰的資金問題,順便也就把那佔了。
挖金子,才讓種地有利可圖,讓糧食變成商品,才能讓資本在大順抓人,往那邊送。
那地方封閉的緊,百十年內,問題不大。
應該足夠大順引領工業時代的新文化了。
而檀香山地方就不同了。
大順對外擴張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有錢人不肯去、沒錢的想去去不成。
所以,大洋洲只能靠“金山銀山”,來吸引資本抓人過去。
美洲開拓,只能靠毛皮,先把點佔了,等著蒸汽船可以橫渡的時候再說。
靠毛皮的地方,又不適合種地。
適合種地的地方,資本壓根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莫說太平洋的寬度太大。
就算是狹窄的多的大西洋,弗吉尼亞公司黃攤子的原因,也是一開始琢磨著種地,後來要不是種菸草賺著錢了,早就破產了。
就這距離在這擺著,大順的資本跑去美洲西海岸種地,能把褲衩賠進去。
而真的缺地、活不下去的百姓,買得起去美洲的船票嗎?且不說有沒有定期航線,就算真有船去,船主又不做慈善,去一趟得多少錢?有船、有能力、隨便跑跑南洋掙多少錢?
檀香山是有原住民的。
數量還不少。
約莫在二三十萬到百萬之間,距離數量,倒是很難說清楚。
檀香山的土地,非常肥沃,非常適合種地。
但那裡的宗教是白板。
就這麼說吧,要是隻讓資本過去搞事,一旦基督教傳過去,用不了幾年,直接宗教洗地了。
別說那些白板,就是大順、朝鮮、日本,要不是官方出面干預,國家力量直接下場,也要出大事了。
資本管你信啥?能掙錢就行。
檀香山,對此時的大順朝廷,意義其實不是很大。
對中國,意義很大。
而此時此刻,對那些毛皮販子、投資了壟斷鯨海毛皮貿易公司的人,利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