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太陽昇高,吉時已到,鞭炮噼噼啪啪地響了好久。
洋溢著期待神情的股東們,依次進入到總部大樓的會場,按照各自的桌號坐下。
分紅大會要開十天呢,可能要到最後一天才會公佈這一次的利潤。但他們也知道劉鈺是要做一些政策上的解釋的,這一點也正是他們比較能夠接受朝廷管制的原因。
在商言商,談的都是利潤,不談大義、不談社稷。
但即便在商言商,政策上的分歧也必然存在。
短期利潤。
長遠利益。
如何取捨,這都需要在股東大會上說清楚。
臺上,巨大的、放著賬目本的玻璃櫃子擺在那,那些記載著金銀數目的賬本,彷彿發出一陣陣神聖的光輝。
很快,會堂裡漸漸安靜下來,劉鈺卻沒有先說歐洲貿易的事,而是先在身後的幕板上寫下了“武夷運河”這四個字。
寫完這幾個字,劉鈺便先說了茶葉貿易在整個對外出口中的重要性,然後拿出了非常詳實的數字,來引出武夷運河的問題。
“二十年前,武夷山的茶,要先走江西,去鄱陽湖分裝,匯總兩湖茶。”
“裝箱,或走北線,經漠北,到北海,去莫斯科。”
“或走南線,走大庾嶺始皇帝故道,去廣州。”
“至少在武夷運河修好之前,我統計了在廣州茶葉的平均價格。”
“武夷茶,每擔是39兩銀子。”
“功夫茶,是63兩。”
“松蘿,是76兩。”
“熙春屯綠,是120兩。”
“咱們先不提這些茶,在歐羅巴能賣多少錢。就先說,這些茶原本在廣州的出關價。”
“如今運河修完,別的不提,只說這武夷茶,不用走到鄱陽再南下,而是經運河走閩,裝船來松江府分貨。”
“如今,只需要20兩銀子,就能拿到貨。”
“咱們在歐洲不搞零售,只搞批發。”
“自有專門的商團負責零售,這都是荷蘭人牽線的。賣給誰……那咱們就不管了。”
“這就是咱們要分一杯羹給荷蘭的原因。荷蘭有個叫VOUT之子的組織,專門就是幹這個的,總之就是咱們只管批發,高效的走私販……呃,高效的商業集團VOUT之子,可以保證咱們明年再多一半的貨他們也能賣掉。”
“一擔武夷茶,這一次拍賣是100兩銀子。賣給大客戶,也就90兩。”
“毛利潤,450%。”
“當然了,要是之前沒修武夷運河呢?這毛利潤也就100%,雖然也挺高,但這一上一下,差的可就大了。”
當劉鈺給出450%的毛利潤時,會場裡頓時發出了驚天動地的歡呼聲。
450%的毛利潤啊這可是。
之前他們這些搞坐商、行商的,哪能賺這麼高的利潤?
30來兩一擔賣給外國人,都知道茶葉暴利,卻實實在在沒想到真能暴利到這種程度!
“怪不得那些西洋人不遠萬里來這裡呢。真是無利不起早。”
“嘿,要不說西洋人各家都組織貿易公司,不準別人插手呢。這要是充分競爭了,比壓價的話,其實運到那40兩一擔,這生意也照樣做得。”
歡呼之後,一群人在那嘀嘀咕咕,掩飾不住興奮,大聲討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