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七二五章 不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二五章 不公 (1 / 3)

不過就此時看來,這個岔路似乎還早,反倒是一片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的盛景,彷彿大順竟要煥然一新般。

海州城中,熙熙攘攘,各路的商人和前私鹽販子,早已雲集,生怕來晚了便沒了位置。

這一次鹽政改革,讓很多人充滿了希望。

這種希望,或者說氛圍,確實是“改革”的那種活力滿滿的狀態。

只要有幾百兩銀子,就能入行。

甚至於這幾百兩銀子的第一桶金是怎麼來的,那便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反正朝廷也不管,既往不咎。

每個人都渴望著發財,每個人都懷揣著暴富的希望。

這種“活力”和“生機”,確實是改革的味兒,這一點做不得假。

如今那場阜寧的鬧劇以朝會上的更大鬧劇收場,劉鈺名義上在鹽政一事上退居二線。

替代他主持此事的,是皇帝新點的兩淮鹽政使兼江蘇節度使,而不是江南都督兼兩淮鹽政使。

這個安排就很有意思,如今朝廷上下全都知道,哪還有什麼江蘇省。

自從劉鈺開始在松江府折騰,便分了蘇南、蘇北、金陵、外加一個揚州海州的鹽政。

而且伴隨著漕米源於南洋、蘇南成為皇帝的重要帑庫這個事實,使得江蘇節度使的身份相當的尷尬。

甚至於說現在的江蘇節度使,到底是駐金陵還是去蘇北,都很尷尬。

劉鈺身上的正式官銜倒是不多,但管的事包括“對夷通商”、“漕米輸送”、“蘇南工商諸事”。

這三個一掐,如果要是再不管鹽,再折騰蘇北墾荒,江蘇節度使也就是徐州府尹和江寧府尹二選一了。

按說朝廷應該派個鎮場子的兼管安徽、江蘇的都督,但漕米和通商這兩件事裡面涉及的金銀已經足夠駭人了。

再弄個監管安徽、江蘇的都督,總不能讓劉鈺去幹吧?這要是乾的話,可是行了,整個江南的軍、政、財一把抓,別說皇帝敢不敢,就算皇帝敢,劉鈺也不敢接。

換個別人,不管對夷通商和漕米運輸,以及工商諸事當這個前朝南直隸的都督,也不行。

還沒到需要兩個人唱對手戲的時候,皇帝還指望著劉鈺抓錢呢,這時候再弄個去和他打擂臺扯淡的,實無必要。

於是這一次就弄了個很奇葩的兩淮鹽政使,來辦這麼大的事。

意思倒是也很明確:興國公幫你辦成事,親密一下關係,以後你倆各有分工,以後管管鹽政就行,蘇北的事其實也不用管太多了,蘇南工商業你也別插手。

這是個明擺著的安排,說是劉鈺因為殺戮太重不管事,只是鎮場子,但新調來的兩淮鹽政使心裡卻很有數。

劉鈺不幫忙,他又不是江南都督之類的大權,一個小江蘇節度使,哪能幹好鹽改的事?

鹽產自江蘇,可不止是在江蘇賣。

這件事,也不得不辦好。

因為從皇帝搞突然襲擊開始,就變成了類似於戰爭狀態下,皇帝做“戰略指導”,而不是皇帝直接委任大員出鎮一方便宜行事。

不管是“親征”還是做“戰略指導”,都是雙面的。

打贏了,那就是永樂北伐,秦王破陣,威望激增,勳貴掌軍服服帖帖。肯定比讓邊將便宜行事要好,以免出現驕兵悍將或者擁兵自重,皇帝親征或者做戰略指導是勳貴掌軍的基礎。

打輸了,那就是土木堡,就非得皇帝自己背鍋了。以後也就沒有勳貴掌軍,之前積累的各種矛盾都會爆出來。

這件事辦不好,那就是打皇帝的臉。

也不是沒人想著趁著讓皇帝丟丟人,以後別抓的太緊、改革的步子邁這麼大。

只是,雖然名義上劉鈺不管鹽政事,只是在這鎮場子。

但說到底還是他管,還帶著兵來了,且剛辦了震動天下的大案弄死了幾百人。

反改革派就算想要使絆子,也只能偷著使,沒法在明面上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