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七零九章 唯一手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零九章 唯一手段 (1 / 3)

牛從昀在別處地方上乾的時候,遇到的土地租約問題,最複雜的也就是“田皮”、“田骨”、“二層皮”、“三層皮”之類的事。

也就是土地所有權、土地長期使用權、土地長期使用權下的二次承包權……等等。

這些就已經夠麻煩的了。

比如這地是李家的,賣地都是敗家子,但自己又不想種,那就長期租給孫家,有幾乎永佃的永久使用權。孫家從佃戶躍遷為自耕農小地主後,再把自己只有使用權的土地租給趙家……一層套一層,一層又一層。

可畢竟土地資本化在別處,終究不比敘州府的鹽產地,是以那些別處看似極為麻煩的土地問題,與這裡相比,那就相形見絀了。

很多東西,是別處根本遇不到的。當然,後世的人或許覺得很稀鬆平常。

但在此時的大順,那確實就是如牛從昀所言:朝廷連地主和農民的事都管不明白,怎麼可能管的明白地主和資本家的事?

在牛從昀定下圈地章程之前,他仔細讀了許多這裡的租地契約。

五花八門。

啥都能租,簡直把土地資本化玩出花來了。

如《出佃河坡倒滷渣合同文約》,指的是河坡這種地方也早就被地主佔了,而煮鹽產生的垃圾滷渣,往河坡倒,也得交錢租地。

如《出佃煤進鹽出人來牛往路徑暨取泥水合同文約》,指的是,路也已經被地主佔了,想要運煤、運鹽,走路、人來牛往,打漿和泥,也得交錢。

如《出佃筧路陰陽過徑合同文約》,指的是輸滷管道,要走的地方,也早已經被地主佔了。要建那些輸滷管道,走多遠,也得交錢。

這些,說得好聽,都是大順百姓“私有意識覺醒”的體現,風能進、雨能進,資本要用得花錢。

說的難聽點,就是資本的過頭了,過到封建了,叫人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

以劉鈺這種“根本不是大順人”的視角來看,這河灘、河坡、空地、荒地,憑啥是地主的?

而以現在標準大順人的視角來看,道路、土地、河流、河灘,屬於私人所有,簡直理所當然。

除此之外,還有鹽井的合同,也是五花八門。有子孫永佃的、有二十年租期的、有後續分紅的、有土地入股的、有土地質押換押山銀的,等等等等。

比之東南那邊叫人頭疼的田皮、田骨,實在是複雜的多。

而這些種種,是否影響鹽井發展?是否提升了鹽的成本?

這是顯而易見的。

這一次牛從昀要直接出圈地規章,要的就是把土地的租約簡便化,甚至是以朝廷強制的手段,強行購買土地的使用權。

他這個圈地規章的一個隱藏法理,就是說土地所有權是歸朝廷的。

所以,公司花錢買地,但朝廷將來還能收走,因為在這個隱藏法理下,公司買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權。

但,這件事無異於一場移風易俗。

天下的百姓心裡都存著一個普遍的意識,地是自己的,是私人的,不是朝廷的。

這是唐朝均田制崩潰之後,延續了將近千年養成的思維方式。

均田制崩潰之前,百姓的意識裡,田是朝廷的,自己只有使用權。

但均田制崩潰之後,田就是私人的了。

甚至於,包括田皮、田骨的分離,那些只擁有田皮的人,也認為那些土地也算是屬於自己的。

支撐大順底層法律的,不是成文的大順律,而是習慣法。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不談地主對荒灘、山林等的佔有,只說普通的自耕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