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六七六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七六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 (1 / 3)

這種行業,肯定是要靠朝廷扶植的。

扶植的意義,既在於將來真要是在朝貢圈內打大仗,用得著;也在於前期依靠漕米、賑災、後勤等鉅額的訂單,才能保證此行業的前期生存。

這種扶植很有東方特色,既不同於英國的董事會決定一切的東印度公司模式,也不同於法王直接控制的殖民和印度公司模式,而是東方特色下的、從鹽鐵專營的發展中脫胎而出的一種特殊的官督商辦。

某種程度上講,開中法和對北方遊牧戰爭持續狀態下的鹽政制度,也算是一種對財閥的扶植。只不過鹽有些特殊,而且伴隨著大順的戰略重心由北向南,從大戰略上講鹽商的衰敗也是一種必然趨勢。

劉鈺這也算是“一錢多用”。

藉著漕運改革,靠著大順唯一能動用的政府幹涉力量、真正唯一有力量管控的京畿區的漕米問題,完成了“資本投向南洋大開發”和“扶植航運財閥”兩個目的。

所謂扶植,就是說由上面挑人。覺得你行,就扶植你;行還是不行,取決於上面想扶植誰。純看資本和能力的話,能幹的人多了去了。

劉鈺現在只能影響一下海軍後勤局改革的方向,施加一定的影響力。但他無權決定是否這麼改。

不過,一旦定下來,他可以直接選擇扶植誰。

田貞儀大概給這些人講了一下朝廷的政策,以及扶植的方向。

朝廷肯定不會出錢的,沒現錢。

但可以將海軍運輸船隊,折舊之後算作資本,投入到航運公司當中。

朝廷可以讓這些人選擇兩種回報方式。

其一,將朝廷這邊的海軍裁撤的運輸船,折舊之後算作資本,以年息15%來算,分7年還清,也就是還朝廷本息共一倍的錢。

其二,便是朝廷直接算股份,按年分紅,但朝廷這邊適度加強監管。

不管這兩種怎麼選,有一點是確定的:即一旦戰爭開始,所有船隻統一歸海軍後勤局調遣,屆時海軍後勤局的參謀部會直接接管航運公司的所有業務和船隻。

所有水手,按時登記;所有公司船隻,每年報備。

這些商人只稍微考慮了一下,就決定選擇第一種。

這也是劉鈺的一貫策略,從不獨斷,都會給出二三個選擇。但肯定的,商人必然會選擇劉鈺想讓他們選的那個。

從商人的角度上講,為什麼選第一個,也不必說。誰也不想頭頂上還頂著個公公婆婆。

而從朝廷的角度,或者從皇帝身邊小圈子的角度,將來的稅收前景是美好的,相對於長期回報,現在更需要一些短期的、快速回籠資金的回報。

將運輸船隊折算成給渤海造船廠造巡航艦、戰列艦的白銀,快速增強大順的海軍實力,為劉鈺說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戰略機遇期做準備。

只要打贏了一戰,拿下印度、奪取歐洲的東方貿易主導權,誰會在意航運公司的那點分紅?恐怕連印度五分之一的土地稅都及不上。

當然這種事趕在這時候,自然也要為朝廷現在正在進行的改革作出貢獻。

田貞儀秉持著劉鈺的想法,並沒有把事情說清楚,只是和他們說了一下抓緊時間。

“交接、掛牌、成立的事,這不必說,你們幾家既都同意,那就商量一下。”

“漕米之類的運輸,朝廷也會獨家授權給你們,這一點你們也大可放心。”

“此外,因為運河被廢,除了海船之外,還有一部分江船,從松江府到武漢的江船,這些朝廷的折舊價就更低了。既說是扶植,那就是扶植,而不是想要賣些舊貨給你們。朝廷就是要把一些國有資產,用低價轉給你們。”

“他的意思呢,就是快,越快越好。一定要在今年北方秋收,也就是八月十五之前,步入正軌。”

“海軍那邊的人,會在半個月內來和你們接洽。這事兒是你們的事,你們自己談。”

“可還有什麼問題?”

這幾個商人互相看了看,心想這還有什麼問題?

朝廷要扶植的話,從來都是這麼簡單粗暴。就像是當年開國之初北邊戰爭還未結束的時候,陝山之鹽商也是這種扶植的套路。

大量的國有資產,有形的或者無形的,以低價甚至直接送的方式給予他們。對這種扶植的套路,這些商人心裡都清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