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六七一章 猜疑鏈(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七一章 猜疑鏈(上) (1 / 3)

這一招,其實是對鹽政改革最有效的反擊。

因為這種改革,在吳敬梓看來,就是一時之利。

和均田差不多。

均田之後,確實會在幾十年內迎來一波王朝的盛世。

但均田之後,依舊允許自由買賣,那麼最終也還不過是兼併,兼併完了再均田的話,已經到了中後期了,還有那執行能力嗎?

治標不治本。

而工商業的累進和大魚吃小魚的速度,可比土地快得多。吳敬梓可是在松江府看到了大資工商業的兼併累進和壓制小作坊的速度的,土地的兼併速度比起資本工商可差的太遠了。

世間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歷史上,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這種類似於兼併之後均田的鹽政改革,治標不治本,在改革之初的三五年,確實民眾大受其益,財政稅收增加。

但不過幾年後,在天平天國爆發起義之前,江西鹽區就已經崩了,私鹽徹底戰勝了官鹽,因為小商販根本無資本也不願意去那麼遠的地方;隨後湖北鹽區也崩了,因為無序自由,使得大量小商販入場擠進武漢等大城市,食鹽滯銷,大量鹽商直接崩了;同時計劃中美好的小商販,又無資本承擔遠離水運的遠方地區的買賣。

以及……確確實實,鹽綱沒了,但是鉅富之家紛紛合作買斷了鹽票,再把鹽票倒賣,和之前的賣鹽引如出一轍。

與後世用勒拿河做筆名的那位評價中山先生的一些土地政策的核心類似:用【少女般的天真】去制定政策,主觀上的目的和客觀上做的恰恰相反——雖然據說是因為中文轉法文又轉比利時文最後轉涅瓦明星報的俄文,多次翻譯導致在土地政策上的翻譯出了點問題,但不摳細節的話整體上對政策的評價是沒錯的:南轅北轍,理論不紮實。

這些官員也差不多,妄想依靠僅僅改變法權根據為手段,懷揣著反壟斷的美好幻想,結果制定出純粹的、加速的、正統的、資本的、快速兼併後必然行業壟斷的政策。

應該說,吳敬梓對土地兼併問題的思考,和在松江府的所見所聞,讓他找到了大順這一次鹽政改革最大的漏洞。

這一刀若是插進去,似乎確實是個破局點。

但是……他忘了考慮一件事,大順不一樣了。

所以,大鹽商鄭玉緒興奮地聽完之後,心裡咯噔一下又一冷。

再看吳敬梓,感覺就有些不太對了。

如果……用資本劃線,來保證只能自己入場,之前這麼搞,肯定是沒問題的。

整個大順,能瞬間拿出幾百萬兩現銀的,只有鹽商。

不是說從前別人沒有錢,而是土地之類的是不動產。以及士紳的經營模式,並不需要大量的流動資本。而鹽商需要大量的現金、流動資本,手裡也握著足夠的白銀。

獨一無二。

至少從前是。

但是,現在呢?

現在這麼搞,這不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嗎?

比資本?

比銀子?

比流動資金?

松江府的那些“暴發戶”會怕這個?

他們怕的就是不比資本比白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