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是商人,對不應該吃獨食這個道理,他們理解的還是比較透徹的。
西洋貿易看上去簡單,實則很難。這些商人心裡都有數。
只靠他們分散的力量,甚至別說分散的個人力量,就是如同在長崎時候那樣按照地域結幫,也沒有用。
這種貿易,尤其是“自由貿易”只是一個理想和幻想的時代背景下,沒有國家背書的國際貿易,是寸步難行的。
當然,有時候可能是“阻礙”,比如英法各國的棉布禁止令,也嚴重損害了東印度公司商人的利益。
但相對於這種阻礙,無疑,幫助更大一些。
劉鈺剛說完他們不要搞了幾年國際貿易就覺得自己不是大順人了,現在清醒過來,當然明白在大順幹這種貿易,而且顯然這麼賺錢的貿易,怎麼也得和朝廷裡的人搭上關係。
而且,朝中很多人也想要。
因著劉鈺這個公爵夾在中間,他們能出錢入股而不是直接吃乾股,這些商人就算是燒高香了。
除去給朝中那些人留的份額,還得留出來一部分給那些不算太大的小商人。
人多,這事才穩。
“國公且安心,我們雖愚笨,但這些道理還是明白的。全憑國公安排就是。”
“只是,如今馬上季風季就到了,就算今年能走成……這貨物的置辦,是不是已經有些來不及了?”
劉鈺只笑了笑,淡淡道:“此事一會自有分曉。好了,私下裡該說的事也說的差不多了,咱們也該過去了。”
說罷,他自走在前面,一群人簇擁著便來到了接風宴的地方。
早在這裡等著的天南海北的商人,見不到主客,之前哪裡敢坐,一直在外面站著等。
這些小商人難免猜疑,到底是出了什麼事,以至於國公要先和那些大商人私下裡談?又談的是什麼事呢?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很多人已經在松江府等了大半年了,就生怕錯過南洋香料貿易的機會。上一次對日貿易的事,很多人遺憾至今。
都想著當初要是膽子大一點、或者早點得到訊息,把全部身家都壓上,如今怕不是也有機會有被國公私下裡見面約談的機會?
還有人心想,當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亦或者說當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那林允文當年做生意運氣差,去日本貿易連遭幾場大風,賠了個底掉。
然而自從搭上了國公的船,如今竟是一飛沖天了。
所以說啊,這人的命運啊,就是不可預料的……
上一次對日貿易的機會,先上車的人,也已經把門焊死了,這些年對日貿易額快速增加,但終究還是壟斷模式的。
商人的心態都是一樣的。
荷蘭東印度公司寧可發行債券來解決財政問題、甚至發行股份十幾倍的債券,也絕不會增發新股。
大順這邊利息比較高,加之對日貿易公司正在拓展期,也沒有巨大的軍事開支,還用不著借東補西。
但在不發行新股這件事上,他們的態度是一致的。不只是這些商人的態度一致,那些入股的皇家內帑、勳貴私產們,態度也是一致的。
有了這件事做例子,自從朝廷下了南洋之後,就有人在這裡等著了。生怕錯過這一次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