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五零一章 從道不從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零一章 從道不從君 (1 / 3)

再看一眼親生兒子,皇帝內心並沒有因為適才萌生出“朕走之前也帶你走”這樣可怕的想法而有半分羞愧。

既生在帝王之家,既為朝廷天子,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什麼的,也就此生無緣了。

皇帝本身並不反對此時眼前這些人認同的道理,以及他們渴望執行的政策。

但為將來考慮,就不能只看眼前。

任何政策,都有正反兩方面,這一點皇帝內心還是清楚的。哪怕是皇帝認為可以執行的取消人頭稅攤入土地稅一事,皇帝也知道這些好處之外的種種壞處。

要說發展工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那是扯淡。

真要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歷朝歷代何以一直重農輕商?

宋朝看似工商發達,可宋朝對工商業的管控到了一種駭人的地步。未經許可,私自售賣十斤茶葉,抓到就是死刑。

大順此時哪有這樣的本事,能對全國的工商業管控到這種地步?況且取消匠籍,也意味著官營手工業全面讓步於私營手工業,江南工商業的發展,如今呈現的是一種與之前截然不同的狀態。

這麼發展下去,是否有危險?有些東西,是顯而易見的。

商人有錢,自秦之後,天朝就是土地私有制,大量的錢用來購買土地,造成前所未有的兼併速度,怎麼辦?

商人有錢,勾結官員,甚至把手伸向軍隊、朝堂,這又該怎麼辦?

更不要說那些因為剛剛起步發展、暫時還未顯現的種種威脅。

李淦是個很自負的皇帝,故而才動輒琢磨著追漢趕唐。這種自負,或者自信,也一樣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正面,皇帝的自負和自信,認定自己可以任爾東南西北風、朕自巋然不動。見招拆招,只要自己還活著,時代發展帶來的種種新問題,自己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至少不會手足無措。總覺得自己也能夠分辨的清,那些政策可用、哪些政策不可用。

反面,皇帝的自負和自信,認定自己的兒子們,全都不如自己。這幾乎是一種必然的心理,一個極端自負自信的人,對自己的接班人向來是認為不如自己的。他擔心的,便是將來自己死後,將這江山交到太子手裡後,太子能否應對這些新的局面?

這些“黃牛系”的人呢,如果將來不滿太子的政策,是否會做出什麼舉動?

“黃牛系”的這種道理,流傳日廣,日後這一系的人,造反是不可能的。但,有沒有可能,輔保一位可以繼續執行擴張、發展工商、經略南洋、角逐西洋的李家人呢?

比如……自己的七兒子,現在跪在這裡主張擴艦的李欗?

只要秩序在,只要還穩定,李欗是絕對沒有繼承權的。

這一點,毋庸置疑。

不過,前提是,秩序。

一個瞎了一隻眼、小時候受洗過、而且還不是嫡子的皇子,在秩序存在的時候,是絕對沒有繼承權的。

然而,當秩序不再的時候呢?

李欗管著海軍,海軍雖然能打,但陸戰隊那點人,和京營的精銳陸軍差得遠。李欗不可能、也絕對不敢把手插入陸軍著。

但是,“黃牛系”其道已成,焉知陸軍裡就沒有認可此道路的人?

都說,虎毒不食子。在這皇家,就是扯淡。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故事,禁衛軍繼承法的大唐,已有太多。再如前朝英宗,不還是奪門之變,搶了親兒子的皇位?

李淦倒是不擔心李欗對自己的皇位造成什麼威脅,這既是自信自負,也是出於大順權力構建的理性認知。

但是,自己若死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