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四八七章 新矛盾(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八七章 新矛盾(上) (1 / 2)

離開了農村,回到了城市,整體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個時代不算好,不過鬆江府是富庶之地,那就大不相同。

劉鈺等人要去走訪一些紡織作坊。而松江府的大街上,也有這一次跟隨著劉鈺一同入京的東南亞各國的貢使,以及一部分西歐人。

前者是為了朝貢,確認一下東南亞的新主人;後者則是嗅到了商業機會,希望填補荷蘭人走後的空缺,拿到香料的貿易權。

皇帝和朝廷對江南的富庶,還是很自信的。

故而但凡要展示國家富庶的時候,都會讓貢使或者使節們,先在江南停留參觀,然後再沿著運河經濟帶北上。這有點類似於隋朝故事裡用絲綢纏樹裝點門面,都是為了外部的面子,但說不通的就是大順此時對江南城市真的是自信而不是自負,故而不用刻意裝點。

歷史上馬戛爾尼,以及其後的阿美士德來滿清治下的中國,在拒絕開放北方港口和割讓舟山之前,對華人還是留了點口德的。

至少在拒絕割讓舟山做英國貨棧之前,對華人的容貌評價,刨除那句“以容貌美醜而言,中國女子沒有一人能凌駕歐洲女人之上者”這種主觀美學評價外,評價還算可以。當然這時候華人上流社會看歐洲女子,也都是視之鬼婦,審美觀差異過大。

其曰【男子多雄偉有力,四肢筋肉突起,無萎靡不振之相。餘留意觀之,忍不住吟誦莎翁之《暴風雨》之詩句:觀此芸芸眾生兮,嘆造物之神奇;人類之美且大兮,吾樂乎新世界之自居。】

當然歷史上滿清和英國之間,在馬戛爾尼訪華之前十多年,就有過一些相當不愉快的交往。

英國商船休斯夫人號,在鳴炮致敬的時候,誤裝了枚鐵彈,以至於打死了兩個看熱鬧的人,結果按照英國人的說法,是當地官員蠻橫地上船抓走了無辜的炮手處以絞刑;而英國人認為這屬於失誤,沒有任何法律責任,連錢也不用賠。

包括更早之前的百夫長號泊靠事件引發的不愉快,使得歐洲對中國這邊法律的評價,是挺負面的:中國法律是武斷、殘暴的、以命抵命的野蠻人時代的法律;和歐洲關於平等、正義或人性的觀點不相容。

有了這些衝突和利益糾葛,有些話,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

總歸,這個時代終究是十八世紀40年代而不是90年代,此時大順的江南城市風物,還是足夠震撼這些外來者的。

歐洲人現在正享受著“借中諷歐”的啟蒙運動讓劉鈺這個大順人臉紅的胡吹,即便如此,這些特許在松江府參觀、準備北上覲見皇帝抓住香料貿易的歐洲人,也還沒有那種期待極高而失望的情緒。

至於那些東南亞小國的人,則是徹底被震撼到了。松江府自來就是富庶之地,這些年又鼓勵工商業,謂之樣板,亦不為過。

松江府城中的人,對這些在街上游蕩的外國人,也沒有表現出過多的驚奇。

大順有了海軍,並且可以確保保護海岸之後,大順的貿易中心就開始北移。松江府,或者說長江中下游開放的前提,在一個封建帝制的大一統王朝看來,就是得有一支海軍保證海上安全。

否則的話,西洋人的船隊整天在漕運的關鍵點晃悠,肯定害怕。漕運是封建帝國的動脈。

滿清搞十三行一口通商,肯定是封閉落後保守的表現。

一口是封閉落後這個確定的前提下,都是一口,為什麼這一口選在廣州而不是更適合的上海,這裡面更多的還是統治術上的考慮。

大順不是滿清,大順有了一支遠洋海軍,並且至少此時可以確定印度以東無敵。

那麼,對廢漕改海來說,或許還能說只是個必要不充分條件;那貿易中心北移,靠近到手工業中心和金融中心,便是一個必然結果了。

見的多了,也就不驚。

甚至松江府的人對西洋人的好奇程度,遠遠低於那些東南亞人。

因為即便貿易中心北移之前,一大堆耶穌會的天主教傳教士在松江府,光徐光啟的孫女,就在松江府周邊捐建了130座教堂,幾乎天天都見,又怎麼能感覺到好奇呢?

反倒是那些東南亞人,之前在松江府可是少見。

而這種夷人在松江府溜達的場景,也讓松江府那些搞手工業的、搞紡織業的,欣喜若狂。

他們喜的,不是什麼萬國來朝。那關他們屁事?

他們喜的,是上一次日本人被朝廷安排來松江府這裡參觀,然後對日貿易開啟新篇章,他們的布匹銷售也上了個新臺階;上上次瑞典人來松江府參觀,展示天朝富庶,他們的棉布銷售又上了個新臺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