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二七七章 八字不合(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七七章 八字不合(上) (1 / 3)

巴達維亞港口處,在巴城有頭有臉的華人代表在這裡翹首以盼。

香爐、香案、香車之類的迎接欽差的必備之物,都已經準備停當。

只不過這裡面的多數人,對於朝廷派欽差前來,只能說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既不激動,也不抗拒,想象中簞食壺漿見王師而來痛哭流涕的場面,至少現在不會出現。

都說南洋的華人富庶,這話說的既對、也不對。

對,是說巴達維亞一共21種包稅,華人包了18種;巴達維亞一共200多個糖廠蔗部,華人擁有195個;巴達維亞從大米到魚蝦、從菸草到酒水、從醬油到針頭線腦、從賭場到妓院,幾乎全掌握在華人手裡。

只要巴達維亞城外的華人,不算人,那這句話就是對的。

但如果城外那些在甘蔗園、香料園做奴工的華人也算人的話,烏衫黨、無褲漢也算華人的話,這就不太對了。

朝廷這一次是拿了錢,替交不起人頭稅的華人交了三年的人頭稅。

現在心向朝廷的,是城外的華人,但城外的華人並沒有來迎接欽差的資格。

而對城內的華人而言,朝廷既沒有幫他們交人頭稅,又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當然不知道劉鈺將一場大屠殺化為無形,自是對朝廷的感情不深。

大順內部有句話,叫流水的縣官,鐵打的老爺。這話在大順說,就對的不能再對,錢從地來,控制的土地就是鐵打的。

但在巴達維亞,這話就不太對。最起碼,朝廷沒有表態說,如果朝廷下南洋,依舊採取荷蘭舊制,制度百年不變。

缺了這句表態,包稅的上層華人對大順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大順的稅收制度,可不是包稅制,而且作為一個傳統天朝,對於地頭蛇向來是要狠狠打壓的。

大順確實惹不起大順的地主,那是王朝的經濟基礎,但商人嘛,卻絕對惹得起。

同樣是欽差大臣,在大順內部,有資格迎接的,是鄉紳。是地主、家裡出過科舉人才的、或是退休官員,但肯定手裡幾百頃地是有的。

而在巴達維亞,有資格迎接的,是豪商、包稅的、放貸的、跑海的、經營糖廠種植園的。

這就是區別,兩邊經濟基礎的區別。

碼頭上,連富光等甲必丹、雷珍蘭,眺望著遠處的海面,內心也是惴惴不安。

上一次史世用等人前來巴達維亞,給這些上層華人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比如把城外奴工起義,定義為打漁殺家、官逼民反。

這就讓甲必丹、雷珍蘭們不得不嘀咕。

朝廷說這一次要來宣慰華人、保護華人的權益。

那麼,華人利用包稅權壓榨華人,算不算華人的權益?華人利用人頭稅漏洞走私華人奴工、壓榨華人奴工、敢鬧事華人就告訴巴達維亞政府抓走華人,算不算華人的權益?

華人因為包稅權被包稅的華人過分壓榨而渴求少交稅給華人甲必丹,算不算華人的權益?華人奴工對壓榨他們的華人糖廠老闆不滿,為了要真錢不要鉛幣而打砸甘蔗園逼迫給工資,算不算華人的權益?

如果前者是,那麼後者就不是;如果後者是,那麼前者就不是。

歸根結底,朝廷要宣慰的華人,是哪一批?

是包稅的、放貸的?

是小手工業者、賣貨的、小商販?

還是城外人頭稅都交不起、飯都吃不上的烏衫黨、無褲漢?

如果歷史上的紅溪慘案發生了,那麼大順宣慰華人,華人就是一個整體,華人與荷蘭人之間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但現在,紅溪慘案沒發生,只有劉鈺知道自己消弭了一場災難,那些本來會死在慘案中的上層華人不知道。此時華人就不是一個整體。

現在朝廷就來了一句“宣慰天朝海外謀生之民、皆朕赤子、出海求活實屬無奈”,又加上上次史世用等人對奴工起義的“造反起家的大順之特色的政治正確的讚許”態度,也實在怨不得這些前來迎接的華人對華夏的欽差大臣充滿憂慮。

終究,大順是個造反起家的王朝,當初也喊過均田免糧的口號,著實可怕。

茫茫的海面上終於出現大順艦隊的桅杆時,連富光整理了一下衣衫,深吸一口氣,與身邊的雷珍蘭們道:“諸位,此番天朝欽差前來,是福是禍,實在難料。咱們需得齊心,不可各有心思。”

“此番來的大人,名號咱們都聽過,那是個狠人,征伐東北西北倭國的大將。聽聞此人在倭國就行仁義之政,這對我等可不是個好訊息啊。”

“仁義二字,最是深邃。”

說話間,先露出的桅杆漸漸變長,終於浮出了船身,戰列艦的巨大船身劈開海浪,朝著港口這邊駛來。

比起上一次饅頭去斯德哥爾摩乘坐的那艘大商船,這艘戰艦帶來的震撼更大。

這些曾目睹荷蘭人戰無不勝的華人甲必丹雷珍蘭們,第一次看到原來世界上有比荷蘭的武裝商船更可怕的戰艦。

戰列艦,與war&nan 出品的七省標準武裝商船艦,他們不知道具體區別在哪,但卻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大和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