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一五九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五九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 (2 / 3)

各藩都窮,貢賦使勁兒往上加,百姓更加沒錢,無法度日,只能借錢。

商人不敢借,也不敢拿質押的土地,導致百姓索性扔了土地跑到城市求活,城市又沒有那麼多活可做,治安驟降。

土地扔了,農村凋敝,米價暴漲,各藩之前因為財政困難,都問商人借了不少錢。

趁著米價暴漲的機會,各藩正好還錢,否則米價低了更還不起,於是繼續加貢賦以求在米價高峰期多收點貢米,折價還給商人。

貢賦越高,百姓越種不起地,又沒處借貸,於是更多的人扔了土地往外跑……

原本想要保障小農經濟的,結果適得其反,米價騰躍、土地荒蕪。

幕府和藩主武士們,只收貢,卻並不救濟百姓,日本不要說青苗法,連個常平倉都沒有。

既沒有青苗法、也沒有官方借貸機構,更沒有官方控制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所有生活物品,做到法家管仲那一套完全的官方控制經濟,就敢取消民間放貸行為。

這已經不是一拍腦袋就上了,這是純粹沒腦子。

結果可想而知。

兩年之後,這個唯一可以算作“改革”而不是“修補”的政策,就宣告作廢。

至於應該如何改革,德川宗武也和自己的親信幕僚私下裡商量過,拿著海對面的歷史以史為鑑,研究了半天,認為可以學的就是“高舉《周禮》卻行申商法術”的那位。

不求富民,但求富幕府。

不過既然此時德川吉宗認為他的改革是上天不給他機會,德川宗武這時候也不好說什麼,想著避開這個話題。

現在他連繼承人都不是,這時候若是直言提出自己的改革思路,一旦要是意見不合,自己做繼承人的機會就徹底沒有了。

然而他想逃避,德川吉宗卻不放過他,直接問道:“吾兒對將來施政,有何見解?”

德川宗武心想見解是有的,但此時不便說。非要等你傳位於我、去世之後,方可真正有自己的見解。

既此時不敢有真正的自己的見解,德川宗武只道:“人力有窮盡,施政能否有利,還是要看上天是否賜予。”

“兒子不能夠考慮那麼深遠,只能說一說財政的問題。無論如何,幕府的財政是必須要扭轉的,否則連買火器、操練旗本的錢財都很難拿出。”

“兒以為,應該實行官營專營制度。如俵物、銅錠等,皆應授予大商人專營,從而獲得金銀之利。”

“唐人的貨物進入商埠,也應該儘量組織商人募集股本,授予他們專營的許可權,幕府收取一些利益。將唐人的貨物大量售賣至各藩,收取關稅、獲得利益。”

“這樣至少可以獲取一些金銀收入。”

“有了金銀,才能夠購買火器,操練旗本。”

德川宗武避開了改革這和話題,德川吉宗也聽出來德川宗武是在逃避,但他也知道改革千難萬難,實在不是隨口就能說出來的。

若是大規模實行專賣專營、扶植御用商人、扶植與唐人貿易的中間商,並沒有觸及到真正需要改革的地方。

改革改革,要麼往前走,要麼往後退。

往前走就是土地兼併、百姓跑到城市,日本一沒有殖民地、而沒有大量的出口產業、三沒有濟貧院。往前走一步,必定往後退兩步。

往後退就是土地變種井田制,不準買賣、壓制商人、取消商業活動,幕府專營,實行春秋之前的官營匠人制度,武士下放封地,全日本嚴令節儉,完全封建化,將好容易出現的日本統一市場再打碎。

往前走、往後走,都走不通。

不過德川吉宗此時並沒有這樣的眼界,他始終覺得應該是有一條既可以保幕府、又能保小農、又能保武士、且走得通的路的,只是自己沒找到而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