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七十六章 內外有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六章 內外有別 (1 / 2)

若說是殖民地,那就更不是了。琉球也好、朝鮮也罷,不是天朝委派總督,而是當地王室世襲。

若說是附庸國,有幾分像,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朝鮮琉球王是天子的臣子,但朝鮮的臣子不是天子的臣子。

套用到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中,這算什麼?

李淦之所以讓西洋使節先入京、琉球王后入京,也正是出於這種目的。

當初齊國公問劉鈺俄國國書翻譯問題的時候,劉鈺很是坑了一把傳教士。

&n sina”漢法理王國的地圖,確實讓李淦感覺到了一種說不出的不爽。

加之劉鈺的添油加醋,對西洋人動輒把帝國拆分成各個法理王國來畫地圖的事,李淦心中始終存著一絲警覺。

今天這件事,就是要藉著琉球,來告訴西洋諸國,宗藩體系到底是什麼意思。

之前的交流,總是試圖從基礎開始講清楚,力圖讓西洋人站在中華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問題。

可講起來太麻煩,既文化不通,解釋不清楚天下的概念,那就用事實化用到對外交流中。

既分了“禮政府”和“外交部”,內外有別。

內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外部的話,只要結果就是了。

所謂結果,便是讓西洋諸國簽下條約,認同宗藩體系之下,大順擁有附屬國的外交、政治等種種權力,西洋諸國不得繞開大順和天朝宗藩接觸。

果然,這是有效的。

幾個西洋使節大約也看出來了這其中的意思。

瑞典使節心想,此事與我無關,我瑞典最多在馬達加斯加有一群海盜,東亞、東南亞的事我們管不到,也沒有資格來制定國際法,只求貿易正常。你們說啥就是啥。

英國使節則想,幸好荷蘭當年把他們驅逐出了東南亞和東亞,當年倒是差點在琉球建立商館,但天啟元年就撤走了,之後再也沒去過。而印度的莫臥兒帝國,再怎麼說也不可能是你的藩屬國,此事也與我無關。

葡萄牙貢使心想,西班牙惹上麻煩了,蘇祿可是大順的朝貢國。至於東南亞,當年我們是有些勢力,可是被荷蘭人趕走了,這事也和我無關。

使節們各懷心思,除了荷蘭和沒到場的西班牙之外,誰也沒把手伸到東南亞。即便英法在明朝的時候伸過來過,但都被荷蘭人趕走了,這時候自是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誰也不想招惹此時的大順,開關貿易之後,競爭激烈,大順可以決定對誰禁售,或者直接驅趕商館。

何必為一些和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去損害自己的利益呢?葡萄牙為了保住澳門,在能外交的情況下仍舊朝貢,這時候對大順沒事找事,那不是傻嗎?

雖然基於文化差異,他們不能夠理解天朝的概念,也不能理解宗藩的含義,但卻用他們自己熟悉的思維方式,明白了大順要表達的意思。

西洋人終究不是朝貢體系之內的。

對朝貢體系之外的西洋人來說,這一次只是大順在宣示一下所有權。

但對同樣處在朝貢體系內的朝鮮而言,卻看出了幾分殺雞儆猴的意思。

這一次大順也是要求朝鮮派出貢使前來,都是算好的時間。對倭開戰需要讓朝鮮知道。

未必需要朝鮮出兵,可日本開關之後的朝鮮貿易、天朝租借兩處土地用於貿易和鯨海移民這些,都需要藉著這件事徹底敲定。

看到琉球王自縛前來的時候,朝鮮使臣心裡很不是滋味。

真要是按照琉球這麼論起來,朝鮮的屁股上也不乾淨。

如果大順真的要找茬,都不用雞蛋裡挑骨頭,隨隨便便就能找出一大堆的理由,師出有名。

直到李淦宣佈了琉球國的四大罪,朝鮮使臣這才鬆了口氣。

他們終究是中華文化圈的內部人,對於這種皇帝出面的公開場合所表達的深刻涵義,還是能聽懂弦外之音的。

很顯然,天子訓斥琉球,降王國為子爵,看似在說琉球,實際上也是在給朝鮮傳達一個訊息:朝鮮的那些事,大順不會追究了。

天朝,是有傳承的。

順滅了明,取的是明的正統,但在西安建制之前,明依舊是正統,這一點大順不會否認。

就如同李世民抓到頡利可汗之後,宣佈頡利可汗的五大罪一樣,第一大罪就是:你爹啟民可汗是靠大隋坐穩了位子的,隋朝有難的時候,你一個兵都不出,這就是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