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公皺眉思索了一下劉鈺的說法,心頭不禁苦笑,暗道還真是如此。
就像琉球的事,哪裡不知道呢?只是一直假裝不知道而已。
南洋的事,怎麼可能沒有點口風?馬尼拉都殺了多少次了,不還是一直假裝不知道嗎?
只要不知道,便可不用去管,這也是困於“天朝”二字。
因為一旦不能裝不知道了,那就一定要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鬧將起來顏面全無,皇帝丟臉是要上史書的。
可打而無利,空耗錢財。
然而君子言義不言利,天子更不好言利,便不能說是出於利益考慮不合算。
可自己的子民被人殺了不去管那也確實不仁義,那自然最好的辦法就是假裝不知道。
這也可謂算是上下一心了。
從前朝萬曆年間開始,去琉球的冊封天使幾乎都是如出一轍,明明都清楚,但都認為自己是為國遠謀,不說為妙。
如今要和七皇子與劉鈺配合唱雙簧,齊國公笑道:“守常啊守常,你這是又把我坑進去了。如此一來,將來徵南洋,我必要支援。”
“我若支援,今日便是用計。若不支援,百年之後,軟骨頭的名頭便要落在我頭上。”
說是這樣說,心中卻本就支援徵南洋之事,自己亦算是大順背鍋最多的公爵,多這一個不多、少這一個不少,當日和羅剎談判的時候就已經背了不知道幾個了。
兩個人說說笑笑,唯獨李欗心裡不是個滋味,總覺得劉鈺的話有些刺耳,心道我煌煌天朝,在西洋人看來就是個把頭埋進沙子裡裝外面一切都沒發生的傻鳥?
暗暗把拳頭握緊,指甲直扎入手心。再一想澳門的事、琉球的事、當年澎湖忽悠其退往臺灣即可的事,似乎也真是如此。
越想越氣,咬牙切齒,發出咯咯響聲。
劉鈺和齊國公只當看不見,又拱了幾句火,便將此事議定。
…………
至此為止,荷蘭東印度公司仍舊相信,法國使節團來華一事,是中法之間圍繞俄國的包圍網。
這一點東印度公司上下都深信不疑,畢竟這十年間,大順打了兩場戰爭。
一場是在東北和俄國人打,一場是西北和準噶爾人打,背後不可能少了俄國人的事。
去年大順的自由貿易號停留巴達維亞,而目的地是去往瑞典,這更讓荷蘭人確信大順可能要對俄再度開戰。
此時身在天津的尼利斯菲利普斯曾經對此也是深信不疑,此時雖然聽到了一些關於日本的風聲,他也不以為意。
公司只關心對日貿易是否受影響。
而普利普斯也相信,整個事件就是一場意外:日本侵佔大順的藩屬國琉球,事發了,皇帝為了維護天朝禮法,不得不出兵,但規模不會太大。
他的判斷如此。
普利普斯並不屬於巴達維亞總督管轄,他是對華貿易委員會的成員,直接對十七人委員會負責。
這很容易理解。
巴達維亞是隸屬於東印度公司,但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哪裡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