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五十二章 畫蛇添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二章 畫蛇添足 (1 / 2)

林信充見劉鈺這邊只能破口大罵,心中暗自得意。

談判中吵架,若是到了問候對方直系親屬並且準備抖擻精神的地步,實則吵架已經吵輸了。

劉鈺見林信充面有得色,心中靜如止水,心道吵架並沒有什麼卵用,大順的嘴炮高手都在京城呢,自己不過是來探探底,便任你唇槍舌劍又能如何?

出言叫手下軍官不用使勁兒罵下去了,林信充見大順這邊漸漸平息下,正該是趁勢搶先的時候。

“縱天朝無禮,有興戰之心,然小邦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且水澤之地,山海之洲,且有天之助,豈忘昔年蒙元神風之敗?”

劉鈺聽到林信充又在那談神風、山海、水澤,回想起在朝堂上和朝中那群大臣們爭論時候的恐怖,朗聲大笑。

從琉球開始,就怪出了極致。

以至於軍隊的人談禮、禮部的人談利。

想不到自己今天居然可以把那句在朝中整日被懟的話,用在別人身上,當真是說不出的痛快,宛若渾身三萬六千個毛孔都出透了汗。

“在德、不在險!”

“吾逗留土佐,見民眾面有菜色,方知公民對半之賦。爾小邦既不修德,豈能久乎?聖天子既為天下仁義之表,自當解民倒懸之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處中華以治萬邦,若如朝鮮、琉球等國雖弱,兵不足千,但其既興仁義之政,天子亦不征討。爾邦雖大於琉球,奈何仁政不興,縱有武士四十萬,亦要征伐。”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龍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

“爾等縱有山海之遠、水澤之深,亦不可守。屆時我提兵前來,民眾無不簞食壺漿來迎!”

“難道說,公四民六之事,也是假的?”

林信充一時無言,大岡忠相心道自也是假的,如今已是五公五民了,哪裡是四公六民呢?

既是劉鈺死捏著“仁政”、“修德”這兩個詞,這就沒法再爭論下去了。

任林信充有千言在心,奈何一旦說到了仁政、修德,這就是世界觀層面的事了。

日本可以不承認普天下之莫非王土,但大順認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又不是一定要直轄統治,但理論上如果王土之內的諸侯不行仁政而無道,天子是有資格征伐的。

現在劉鈺拿大順的世界觀在說自己正義,林信充如果拿幕府的三觀說日本根本不在王土之內,之後的一切也就不用談了。

他是儒生,既要打嘴炮,要在儒學的框架內打,否則撕開遮羞布,那不只剩下“誰拳頭大誰就有道理”?

略略沉默,林信充知道不能順著劉鈺的話繼續往下說了,遂冷笑數聲,反問了一句。

“昔日文王百里之地,修德而八百諸侯來投。如今天下紛紛,大順藩屬不過琉球、朝鮮、安南寥寥數國,難道不先反思一下自己嗎?若中華天子德被堯舜、仁比文武,本國豈不早日上表朝貢稱臣?既不稱臣,可見華夏天子的德行,也就只夠琉球、朝鮮為藩。”

劉鈺心道反思?自是要反思的,老子反思的結論就是軍艦還不夠多。

只是這種反思,可以給皇帝私下裡說,可以和大臣交談的時候說,唯獨不能在這種場合說,因為畢竟此時此刻他還是以大順臣子、大順伯爵的身份在和外邦人說話。

一旁的大岡忠相此時接話道:“還請劉將軍回覆大國天子,若修明德,待德厚,再來管本邦之事。我國民賦事,自有國情在此,非唐人所能知也。”

“況且,如今天下紛紛,邦國林立,中華天子莫再言什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邦尚有聖堂,卻不知那切支丹教諸國,可有孔孟學問?恰如西有犬戎,夷狄之種,而楚不貢苞茅,周天子伐楚而不問犬戎,若孔孟復生,必恥笑也!”

“若唐國真要恃強凌弱,本國豈肯跪途而奉之乎?從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既如此,若要戰,便請戰!”

先柔後硬,咋呼之後,又衝著劉鈺拱拱手,臉上露出一副早已知情的古怪笑容,陰笑一聲道:“哼哼,劉將軍,需知世上並無天衣無縫之事。本邦雖在海外,行鎖國之政,然大國欲加之罪、調兵遣將之事,早自有南蠻良心之國告知。征伐大軍,糧草輜重,豈能瞞天過海無有半點端倪?”

這已經不是在暗示什麼了,簡直就是明示,因為日本鎖國政策下所能接觸到的外部訊息渠道,只有一個荷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