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二九三章 第三種可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九三章 第三種可能 (1 / 2)

對齊國公的告誡提點,劉鈺也放在了心上,心想這樣也好,免得日後麻煩。

“國公說的是,我都記下了。無規矩不成方圓,既是陛下單設職司處置這些西夷,與這幫子西夷交涉的事,自是外交部來管。孔夫子不也說嘛,從心所欲不逾矩。”

齊國公面上露出微笑,當年走的時候,劉鈺還有過多的銳氣,身上的稜角太多。

那時候年紀還小,自不算什麼。剛才這番叫劉鈺注意一些規矩的話,本以為劉鈺又會如當年一般嘀咕一些諸如“掣肘太多、想要辦成事太難”之類的話,卻不想並非如此,而是老老實實的答應了。

“我知你一直把西洋人當成大敵,在我想來,陛下也是如此。即便本朝開國如此艱難,可有一點卻不得不‘感謝’當年的東虜。西洋事,朝中會留意的。”

一句感謝,聽起來像是反話,實際上卻也算是一句實話。

甲申年的事,使得自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都有不少人對外部威脅有一種很強的憂患意識。

有點像是漢朝開國,上來就被匈奴欺負,白登之圍文景修養,至於武帝時候,瘋狂拓邊,通西域、開西南。

大順也有點這樣的意思,區別也自不小。當年後金起兵的時候很不起眼,卻差點沉了天下,這也算是李淦能聽進去劉鈺講的“禍起東海”的原因:荷蘭人看似渺小,誰知將來不會又是另一個後金?

誰敢保證,那些看起來此時沒有威脅的小國,將來會不會成明末之事?

以史為鑑,此時總算是鑑出了一些道理。

齊國公自是知道劉鈺是想辦成一些事的,說這些話也就是寬慰一下劉鈺,告訴他朝廷既是設定了外交部,雖然此時權責不明,但有明末的歷史為鑑,對西洋人的警惕還是足夠高的。

“守常啊,西洋人也是人,有些道理,這裡用得上,西洋人那裡也用得上。之前無非就是除你之外,再無對西洋人瞭解極深之輩。那些傳教士,各懷心思,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我聽聞軍改之初,陛下就問過你新的軍陣兵法之事,你說畢生所學都已勘錄成書,毫不藏私。”

“這件事,你做的就極聰明。這與西洋人交流交涉事,你也應該一樣聰明才是。陛下需要的是一個勝於他人的人才,而不是一個非他不可的天才。你可懂其中區別?”

想著以後自己家族要和劉鈺綁的更深,雖然一些事還未明說,可說起話來,卻自然而然地夾上了一些長輩的語氣。

勝於他人,非他不可,這兩者的區別,劉鈺懂。

齊國公也算是把話說的很清楚了,他趕忙道:“國公安心,這其中的區別,我懂得。懂得人越多,會的人越多,陛下用我才會更放心。”

“正好國公不是要主持翻譯事?正好也需我將這些西洋諸國的簡略歷史、文化做些翻譯,以作將來翻譯的規矩。將西洋諸國的事,寫的更為詳略一些。”

“我不過中人之姿,無非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比別人早知曉一些西洋事。天朝人傑地靈,縱橫捭闔之術更是百家時便有爭鳴,只要更多的人知曉西洋諸國的事,如何有利如何有弊,想必外交部不會缺了人才。”

齊國公見他上道,笑道:“正是如此。不談你,只談我。我能居此高位,非我才能優異,只是有祖上勳功。那科舉出身的三甲、武德宮的魁首,都是千軍萬馬殺將出來的,我等這些靠祖先之功的終究難比。”

“你是聰明人。你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他們想不到,不是因為你比他們聰明,只是因為你比他們更早知道西洋事罷了;我自成年便能處置一些事務,也非是我聰穎過人,不過是家中自小接觸罷了。”

劉鈺嘴上稱是,心裡卻道這雖大有道理,可落在外交部上,那也不盡然。

這倒不是聰明不聰明的緣故,而是思維方式的區別。

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不同,知道西洋諸國的歷史文化只是個開始,懂得什麼叫原始積累什麼叫殖民貿易,懂得站在和天朝不同的中國的角度上,這才能做出一些決斷。

只是這話也不能說出口,而且他也明白,自己的出身決定了,自己分享的越多,皇帝反而越信任。

很多事自己只要完全分享不藏私,皇帝少了擔心反倒會更加重用。

這事也不用齊國公說,當年自己去威海“小站練兵”之前,田貞儀就說過。

練兵可以,但一定要可以復刻,別人照著方法依樣畫葫蘆,一樣可以練。否則的話,西域一定,青州軍越能打,劉鈺就越可能封個侯爵蹲在京城,再也沒有辦大事的可能了。

當時劉鈺就深以為然,想不到父女都是一個調調。

這外交部的事雖不是練兵可比,但皇帝這麼搞是鐵了心的,既希望和西洋諸國的外交繼續下去,又不希望劉鈺一手抓成為朝廷唯一一個可以和西洋人打交道的。

外交部的設立,算是大順繞開了“天下”的範疇,開始嘗試著和外部世界打打交道。

不怕官僚化,怕的是連官僚化的機會都沒有。反正現在是個比爛的世界,誰也不比誰更效率。

再者劉鈺也覺得照著以前那樣實在不是辦法,隨著對外交流越來越多,要都是自己抓著,自己真要成“外相兼海軍大臣”了。與其等著皇帝心裡起芥蒂,不如現在就該放手的放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