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二二四章 打小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二四章 打小抄 (1 / 2)

“你們也知道,如今我有官身,朝廷裡還有許多事要管。這裡的事,我實在是管不過來。”

“再者,我算是千金市骨,叫大家集結股本,學學西洋人的辦法,所謂人多力量大,合夥發大財。這幾年呢,盈利的錢,都拿出來分紅了。我管的太多,下決定就越擔心損害大家的利益。”

“譬如對日貿易,倭人是發了固定的貿易信牌。一船一牌,可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把船造的更大些?原本能裝幾千石的貨,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裝一萬石?”

“你們都和荷蘭人打過交道。西洋人原來收過關稅,也是按照船的大小來收,荷蘭人便把船造的能裝更多的貨。其實一樣的道理,倭人每艘船給一張貿易信牌,可沒規定船多大。那咱們把船造大了不就得了?”

“只是造船要花大錢,尤其是造大船。長久看,得利頗多;短期看,這就影響今年的分紅。既然都出了股本,也不好連決策權都沒的。可要是人人都能說上話,這又亂哄哄亂成一團,難有結果。”

“承蒙諸位的信任,讓我一直管著這裡的事。可有朝一日我不能管了呢?凡事還是立出來規矩,按照規矩辦事才是。”

這幾年分紅得利確實不少,造更大的船這樣的想法,也不是沒有人想過。

如今劉鈺主動說起來這件事,又說要立規矩,眾人心裡其實都是高興的。

規矩當然好,現在看來劉鈺是個好人,可誰知道將來怎麼樣呢?若是有了規矩,日後也少了許多的麻煩。

而且日後若是擴大經營,是否發行新股這樣的事,劉鈺一個人就算可以決定,眾人心裡未必都情願。

現在靠的是個人的威望和信譽,但靠個人威望和信譽必然是不穩定的。

或許高效,但始終頭頂懸了一口劍,不安穩。

出多少錢,就有多少說話的權力,對這些商人而言肯定是樂意的。全天下所有商人最喜歡的理想制度,就是財產加權投票制,按照錢多少,一兩銀子就說一兩銀子的話、一萬兩銀子就說一萬兩銀子的話。

商人看來? 天經地義。

“我是這麼想的? 咱們可以學學英人的辦法。那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是選出一些人話事。怎麼選呢? 他們是五百磅? 也就是咱們一千五百兩銀子左右算一票。”

“所以這一次把入股超一千兩的都叫過來,大家就商量商量。咱們就是一千兩銀子一票? 兩千兩銀子就兩票。這一次我就不參與了,試著讓你們自己來吧。”

“不過在這之前? 我先把一些想到的規矩說一說。諸位且聽聽? 要是都同意了,咱們就這麼來。要是不同意,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集思廣益嘛。”

待廳堂內的人都安靜下來後? 劉鈺就把自己設想和抄襲來的一些東西說了說。

就是要走正規化? 首先一點就是貿易公司對第三方的債務責任等問題,需要明確是公司承擔。

按照一千兩銀子的股份一票,選出十一人的委員會,任期七年。

股東有權召開臨時大會,只要湊夠三分之一的股本同意即可? 可以在特殊情況下罷免委員會成員。

這個是為他自己留的路,暫時劉鈺不想全面操控對日貿易的? 要讓這個貿易公司自發成長起來,逐步完善規矩。

但將來要是路子走歪了? 他也可以控制。

在選出十一人委員會後,委員會擁有全權? 包括制定貿易計劃、每年公佈賬目、制定長遠計劃等。

其餘人就不得干涉? 但需要對股東公佈。

如想幹涉? 則依照上一條。

貿易公司的僱員要有固定工資,各級的船頭、賬房、採買等,都要明確工資。

成立專門的監督部門,主管查賬、審計等,此部門在十一人委員會之外。

大致的規矩也就這些,要麼是從前世抄的,要麼就是效仿荷蘭或者英國的那一套。

這些規矩算不上太新奇,一點就通。

眾人也提了一些其餘的意見,討論了一陣定下來了大致的規矩,劉鈺又提醒了兩件事。

“一個呢,便是日後可以步子稍大一些、膽子略大一些。南洋的貿易,咱們還是要抓一抓的。南洋之外,還可以去印度轉一轉嘛。正好,我那邊可以出兩條船,裝一些貨,派一些航海的好手,試探著找找路、看看能不能站住腳,也為日後擴大生意做準備。”

“另一個……”

說到了另一件事,是藉著要造大船起個引子,真正想說的還是這個貿易公司的海商們,應該為長久打算一下。

比如,興辦實學學堂,讓子弟入學,讓家裡的庶子或者非嫡長們多學一些航海的學問。

如果要造西洋大船,劉鈺可以從威海讓一些人退下來,反正培養了超額的軍官,暫時也用不到那麼多實習船長,這些人學成之後也盼著能找一份好點的工作。

這幾年可以這樣,但以後肯定不能這樣了。

所以希望貿易公司的委員會成員,要考慮一下在松江興建一些義學,招收一些貧民子弟,學航海、會計、算數等內容,將來也好保證開拓更遠的業務能夠有足夠的人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