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一七一章 萌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七一章 萌芽 (1 / 3)

皇帝鐵了心要辦的事,肯定是可以明面上貫徹的。

崇禎那樣的半路帝王殺大臣就像殺狗一樣,只是到李淦這,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能用這麼劇烈的手段。

天佑殿裡的人和前朝的內閣差不多,也就是皇帝的秘書。皇帝兼任宰相,除非皇帝躲在宮裡不管事,否則天佑殿裡的這些人也就是真宰相的秘書班子。

明面上貫徹,不代表基層可以實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如今看皇帝這樣是鐵了心要幹成攤丁入畝之類的改革,李芝遠也把其中的壞處說了,再剩下的,就只能是討論一下後續的政策。

一直沒說話的英國公張牧之不是儒生,沒有那種絕路之困的悲傷,見著天佑殿裡的氣氛有些不對,他便把話題又拉回到了具體政策上。

“陛下,臣以為在文登州試行是可以的。但若將來有效,推廣全國,這就需要仔細考慮。倒不只是李大人所說的那些問題。”

“譬如膠遼,膠東的人口和遼南的人口並不一樣。譬如文登,假設有十萬人、百萬畝地,這十萬人的丁稅加到百萬畝地裡,平均下來十畝地才加一人的丁稅。”

“而如遼南,可能只有五萬人,百萬畝地。這樣平均下來,二十畝地才加一人的丁稅。”

“膠遼一省之內尚且如此,那麼河南之於雲南、湖廣之於陝甘,這區別難道不是更大嗎?所以,這攤丁入畝,還要考慮怎麼攤?”

“是按照州縣攤?還是全省平均?亦或是全國平均?全國平均的話,還要考慮南北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兩熟的區別,還要進行全國的人口普查。”

“全省均攤,則也要考慮各個州縣的人口、地畝的區別。若不一刀切下去,有些地方得利、有些地方損利,肯定是不行的。”

他的意思很明確了,人口和地畝數的不均衡、各個省的賦稅標準又是固定數值的。

要麼,放權,讓地方節度使因地制宜。

要麼,集權,讓京城的朝廷出臺一個全國公平的政策。

相對於李芝遠說的種種,英國公覺得既然肯定要實行,就不應該去考慮是好是壞,而是要考慮怎麼樣實行了。

集權,對一個政權而言是難度很大的工作。

尤其是攤丁入畝這樣的事,就大順朝廷的組織能力而言,更好的選擇是放權,讓各地節度使因地制宜,以省為單位,在省內調劑。

或者……就真的如劉鈺所說,培養一批皇帝直屬的年輕人,充任空降的胥吏,進行一場全國範圍的田畝清查。

李淦刻意迴避了這個問題,看到文登州的情況,他心裡已經有數,便把這個避開,只說了一句:“卿言甚是,天佑殿便是要考慮這些事的。”

隨後又把具體的問題,不動聲色地化為了大而範之的內容。

“朕所思,攤丁入畝是仁政嗎?自然不是仁政。”

“如其所言,畝稅丁銀,大部分還是加在了無地租地的人身上。若說得利,也不過是那些稍有些土地的自耕農、工匠、商人、僱工。富戶不得利、佃戶亦不得利。”

“況且,繳稅的大頭來自富戶,佃戶不交租,富戶怎麼繳稅?租子肯定是要包括攤下的人頭稅的。李卿所言,確有道理。”

“但於朝廷,一年可加幾百萬兩的稅銀。這稅銀多了,才能養兵、救災。朝廷不可無銀。”

“若非要說仁政,只能說這是自耕農和工商業的仁政。至少工匠、商人的丁銀倒是不用繳了。世上,當無讓天下不同的人都稱讚的仁政,只能仁一部分、惡一部分。”

“依朕所見,先不考慮清查田畝,先把各個省的稅銀、地銀、丁銀匯總一下,就在這個基礎上考慮。”

“天佑殿這些日子便全盤考慮一下,到底是因地制宜?還是全國統一均攤?亦或是保持各個州縣的稅銀總量不變直接攤?”

他既自承攤丁入畝對佔絕大多數人口的佃戶不是仁政,這仁暴之爭其實也就沒有再論下去了,皇帝自己都承認了這非是仁政,再拿這個說事也就毫無意義了。皇帝若是流氓起來,誰人能制?

而“仁政”一詞,前些日子已經變了味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