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一三零章 暴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三零章 暴論 (1 / 3)

錢,對朝廷來說是個極為敏感的話題。

打仗要用錢,賑災要用錢,賞賜要用錢,辦學還是要用錢。

左平章事的這個問題,太過敏感,頓時讓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歲入三千萬,天下的存銀至少也要在三十倍以上。

如果這些銀子有一半是從外面輸入的,那就是四億兩。自隆慶開關到甲申年,八十年時間,平均每年入銀五百萬兩。

可是,稅並不曾見到。

這是個簡單的數學題,在場的人都會算。

不管是十抽其二也好、十抽其一也罷,這都對不上。

顯然,這是一個可以摳出來錢的地方,哪怕每年能摳出來五十萬兩的稅,也能緩解很大的財政壓力。

幾乎是一瞬間,劉鈺之前說過的一些話,瞬間響徹在李淦的腦海裡。

平日裡並不會在意,可此時被這話題一引,就無比清晰。

齊國公在奏摺上,轉述過劉鈺在和羅剎談判時候說過的關稅問題。

生絲、瓷器、茶葉這幾樣,都是西洋人需要但又不能自己生產的,所以可以課稅,哪怕課十分之三的稅,西洋人一樣會來買,相對於運回去所得的利潤,貿易成本的十分之三根本不是問題。

外來貨物的徵稅,就要考慮是否對本朝的手工業者造成衝擊。

再聯想到劉鈺之前說過的皇室參與對蒙古和羅剎貿易的事,想錢想瘋了的李淦腦子裡已然是轉了好幾圈。

皇室壟斷貿易,這是與民爭利,但西洋人每年輸入這麼多白銀,若是能夠掌控,豈不是每歲增加數百萬內帑?

這誘惑實在太大。

然而這個念頭一轉,李淦也知道這裡面的問題。

想的容易,實施起來必然徹底走樣。

而若收關稅呢?

現在每年海關的關稅,數額根本不多。

可是西洋人的貿易確實頻繁,也確實有錢,那豈不是說明逃稅的走私嚴重?

本來是一篇關於西域的策論,本來劉鈺只是想借此施加一點“天下觀”的影響,哪曾想這短短的三百字竟然讓李淦等人想到了錢。

這個問題太過敏感,李淦心想此時最好還是不要提及,遂道:“此番策論問的是西域事,這個就先不用考慮了。咱們繼續往下看吧,這也不過是個引題之語罷了。是真是假,待評了優劣,殿前問對再議。”

避而不談,其餘人也都順從,繼續往下看。

果然如李淦所言,這三百字只是個引子,這三百字之後,便引到了下一個問題。

時世易也,貿易路線的改變,西域大國的荒廢,西洋銀礦的開發,海船遠航技術的進步,都使得漢唐時候有利可圖的西域,變成了如今徹徹底底的賠錢貨。

曾經的西域不再是現在的西域,如果大順自比漢唐,那麼大順的西域,應該在南洋。

而地理上的西域,因為準部、羅剎、英法、綠教等等因素,更像是前朝的遼東。

漢唐的西域,是有收益的。所以要經營,而且樂於經營。

前朝的遼東,是負收益的,但若不經營,前朝可是有大禍的,這個經驗不能不吸取。

所以地理上的西域,必須要經營,而且要賠錢經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