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話講完,沒人支援也沒人反對,全都不吱聲了。
這的確是個露臉的機會,但也一樣有風險。
幾個老將心想,老袁剛折了孫子,老劉這兒子雖然不是嫡長子,可好容易在嫡長子外有個能成事的。
真要是出了什麼事,日後相見面上也不好看。
再者來說,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辦事,麻煩太多。
鄂國公李九思想的明白,自家和翼國公家裡關係不錯,前些日子侵佔別人田產的事,也多虧他家裡幫了幫忙。
剛才幫著誇幾句是可以的。
但皇帝現在說的這個事,還是不要多說為妙。
勝負乃兵家常事,這話沒錯。但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勝負就不是兵家常事了。
這一次皇帝親征,老將們心裡都清楚,這是準備在軍中立威的。
軍中立威,就得打勝仗。那劉鈺在那邊乾的確實不錯,可誰能保證到了這邊一定行?
萬一不行怎麼辦?
如今在那邊功也立了、份也拔了、名也顯了……按說趁此機會在皇帝面前再露露臉,也挺好,可萬一……
這事兒,還是皇帝你自己聖裁吧。
見場面沉默,李淦大約也猜到了眾人的想法,只好望向了靖國公袁嵐。
袁嵐依舊沉默,心頭卻實有千言萬語。
他是老將了,家裡的地位也算穩固,世襲公爵已經是到頭了。有些事他看的清楚,卻不知道該怎麼說。
這一仗皇帝親征,他能明白皇帝的用意。
就像劉鈺說的,大順和羅剎之戰,分明就是兩個壯漢拿著鵝毛互相撓癢癢,羅剎國出不了多少兵。
皇帝藉此刷一刷軍中威信,同時還把喀爾喀蒙古的事給解決了,的確挺好的。
可這幾天木裡吉衛城攻擊不順,皇帝就像是被咬斷了尾巴的貓一樣,全然不顧天子氣派,在大帳內來回踱步,這可不是個好現象。
袁嵐覺得,皇帝雖然也經歷過事,可終究心裡還是太急躁了。
太急躁,又趕上如今休養生息已過,國力恢復,火藥武器的出現導致蒙古孱弱,天子一肚子壯志雄心。
可喜可賀之餘,也難免想到另一種可能。
壯志雄心,幹好了,那是漢武唐宗。
幹不好,那就是隋煬明槐。
宮廷裡還看不出什麼,真到了戰場上,這皇帝急躁的性子就露了出來。
急躁的皇帝,多半想著畢其功於一役,幹個青史留名、比肩漢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