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劉鈺出了行營大帳,李淦不由伸出手揉了揉聽的有些頭疼的腦袋。
辦法是否真的可用,現在難說。可有了之前攻堡的事,對於劉鈺的一些鬼點子,李淦已然是信勝於不信。
只是這種行事風格,和天朝制度大為不合。
蒙古和羅剎國貿易的事,倒還好。雖然於禮不合,但畢竟羅剎是異邦,不是朝貢體系之內的。
做的時候,還可以遮遮掩掩,叫人不知道就行。
反正蒙古和羅剎也不讀四書五經,他們也不能寫文章批判,就算批判也批不到點上。
可對朝鮮的辦法,可就純粹是要讓天下震動的。
按劉鈺的說法,要讓朝鮮開埠,開海禁,但只允許大順商人在朝鮮進行貿易,其餘國家如想在朝鮮進行貿易,需要朝鮮以及朝鮮的宗主國共同同意方可。
駐派專員在朝鮮開埠港口。一旦朝鮮人和大順商人發生了衝突,則應交由駐派的專員審理,而非是交由朝鮮方審理。
允許大順商人的船隊在朝鮮近海航行,如果遇到風浪可以前往朝鮮的港口躲避。朝鮮方徵收的關稅等,應與宗主國進行商定。
剩下的就不提了,單單是這幾條,恐怕就得驚掉天下讀書人的下巴。
這叫宗藩體系?
仁義何在?
禮法何在?
千年體系一貫以之,從沒有這樣的宗藩體系。如此一來,與蠻夷何異?
朝鮮人可是讀四書五經的,這種事一旦宣揚出去,必然是士林震動,以為紂桀之君。
這等同於宗主國自己認為“傳統的宗藩體系要完”。
這是周天子自毀禮樂。
李淦不傻,看得出這一套操作下來,朝鮮和大順的宗藩關係會更加穩固。
而且大順可以輕易地操控朝鮮的內政和經濟。
藉著如今朝鮮內亂的機會,朝鮮一方完全有可能接受這樣的條款。
但這種事絕不可能做。
就算適當增強一下對朝鮮的控制,也絕對不會按照劉鈺說的這些條款。
“朝鮮、喀爾喀、羅剎、準噶爾……都趕到了一起,亂成一團。天朝如今第一次要以宗藩朝貢體系之外的外交方式,去面對一個毗鄰接壤的大國。難不成在他看來,這宗藩朝貢終究是不能持久的?”
越想越是急躁,越想越是心煩,拈著手指揉了揉眼角,近侍趕忙奉上了呂宋來的玫瑰金絲燻。
輕挑了一點,用鼻子猛力一嗅,閉著眼睛爽快地打了兩個噴嚏,這才清醒了一些。
帳內的自鳴鐘也叮叮噹噹地響了八下,夜已經有些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