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涼、雲兩州是盛京北方屏障,更是兵源及養馬之地,三州互為依仗,才能保我大周實力不減,積蓄力量在亂世中完成一統九州的偉略!”
姜時戎立於殿中,義正詞嚴、有理有據,“然三州地域太廣,如若同時防守,力量未免過於分散,臣建議抽調回兩州的部份力量,於盛京城外駐守,起到拱衛京師的作用。
“離省立於莽原西北,數十萬精銳大軍,兵強馬壯,實力雄厚,安莽王入五劫鬼仙,戰力不俗,可引離省兵馬入涼,為大周鎮守涼州,牽制莽州!”
……
“抽調涼雲兩州的力量歸京,引離省兵馬入涼?”
“此策確有施行的可能,只是這樣一來,安莽王與離省所要面臨的壓力與危險是不是太大了一些!”
“正如武侯所言,降臨中州的勢力太多,相互掣肘,短期內相互廝殺征伐的可能性不大,但涼州……”
眾臣聞言,心中思緒翻湧。
引離入涼,確實能極大的緩解大周所要面臨的壓力,但對於姜離和安莽城數十萬大軍而言,結局註定慘烈。
就算能堅持到最後,數十萬兵馬只怕也要十不存一。
可除此以外,現今的大周已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
“姜離,你意下如何?”
景皇司馬屹沒有直接表態,面色沉靜的認真注視姜離,似乎想從後者的神情中看出一些變化與端倪。
“聖上,亂世已至,為今古黎民蒼生,安莽城願出兵涼莽,鎮壓降臨在兩州的中古宗門!”
姜離領命應下,沒有任何的遲疑與思量。
早在姜時戎提出此策之前,他就已經預料到了如今的局面。
景皇看似問詢的態度,也只是演給滿殿文武大臣的一種姿態罷了。
安莽城與他自身的實力,提升迅猛驚人,早就帶給景皇不小的壓力,對安莽城和他的忌憚與戒心,與日俱增。
加之他與姜時戎之間的矛盾,早已到了無法化解的程度,除去他與安莽城,才能令大周內部保持平衡與穩定。
但北伐中,姜離功勳赫赫,在民眾與軍隊中的威望一時無兩,甚至已經超過了姜時戎。
景皇縱然如何忌憚,也沒有太多可用的手段與方法來遏制姜離,削減他的勢力。
而以守護大周和黎民百姓的名義,命姜離率軍入涼莽二州作戰,卻是一舉兩得之選。
無論成功與否,姜離與安莽城的力量都會被大大削減,乃至全部戰死覆滅。
為國捐軀,景皇自然不會在一個死人身上吝嗇榮譽與傳頌。
在史冊上濃墨重彩的樹立一位死去的蓋世英雄,遠比容忍一個逐漸不受控制的藩王容易的多。
而同樣,姜離也正需要一個恰當的理由,可以驅兵入涼、入莽,光明正大的攻城略地,掌控兩州。
涼州、莽州鼎器在手,氣運加持,他身在兩州,幾乎立於不敗之地。
在所有人看來危險重重、慘烈殘酷的道路,對於姜離來說,卻是一片坦途。
但他真正掌控涼莽之地,得到鼎器的完全認可,再加上瓊鯊海域,他一人就已經斬獲了三道超脫九州世界的資格。
一旦九州天道規則壓制完全消除,他就可以第一時間突破境界,成為造物主層次的頂級存在。
天罡三十六道神通,除卻斡旋造化、顛倒陰陽、移星換斗、迴天返日、逆知未來、隔垣洞見等大神通暫時無法修行外,其餘所有神通都能完全掌握,甚至發揮出這些天罡神通的真正威能。
“姜離,你沒有令朕失望,不愧是我大周第一親王!”
景皇讚許點頭,只是眸光中隱蔽的閃過一抹詫色。
他料定姜離一定會應下此事,卻沒有想到他答應的如此自然隨意,似乎並沒有將降臨在涼莽涼州的古族,放在心上。
果然年少得志,就算是姜離,也不可避免的產生自傲輕狂的情緒。
如此倒是省去了一番算計與言辭。
“姜離聽旨,自今日起朕封你為涼莽征討大將軍,統領涼莽兩州一切軍政大權,直至今古亂世結束,大周重掌中州之地!”
景皇司馬屹張開手掌,自有司禮、尚寶、印綬三位大太監呈上筆墨、錦帛、玉璽。
他手持御筆直接在大殿中寫下御旨,蓋印後與虎符一同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