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西河八米八,小兒年關一歲紅,牡丹不開半月梅,只因桃花缺四季。
沈秋仔仔細細唸叨了一番,他雖說擅長剖解卦辭,但這四句卦辭乍聽起來還有些蹊蹺,結合秦輕語轉達過來的提示沈秋勉強才算弄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這太神廟的主持大師是讓他去尋找三件東西,找到這三件物件才能去明遠太極館,否則冒然前往無異於就是自尋死路。
“沈秋?卦辭我也看了!這四句卦辭跟要尋找的三件物件有什麼關係?反之又跟蔣先生有什麼關係?看起來就有些模糊不清了。”
沈秋一時之間也沒看出玄機來,四句卦辭讀下來彼此之間看似毫無關聯,仔細通讀下來有好像存在著某種不為人知的關係鏈。
約莫幾分鐘之後沈秋大約弄清楚了這四句卦辭的含義:“四句卦辭各有含義,前面第一句應該暗示我具體的尋寶的地點,後面三句卦辭對應的是三個物件的提示?首先我們要解的就是<東江西河八米八》這句卦辭所對標的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不用猜了!我知道!九寶巷子!”老書生抽了口煙脫口而出。
“九寶巷子,在燕京城諸多的衚衕巷子中算是比較冷門的一個,坐落在定海區,巷子不長,從巷頭到巷尾不到二十米的樣子,我年輕的時候就在那個地方租住過一段時間,早些年有人那條巷子裡擺攤賣貨,長度僅能支開九個攤位,所以被稱為是九寶巷、或者是九寶街。”
“這條巷子最著名的就是兩邊的青石板泥牆,泥牆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東牆刻畫的是江流,而西牆則刻畫的是一條川流不息的河流,所以這恰好就跟卦辭對應上了,東江細河八米八!無巧不成書,這這兩面牆的高度恰好就是在八米八,所以基本上就定下了,這地方就是九寶巷子,放眼整個燕京城你找不出第二家出來!”
“小子,我能幫你的就這麼多了,至於另外的三個物件,你恐怕得到了現場才能解開謎底!”
……
七點鐘。
沈秋和秦輕語就驅車到了這條燕京不起眼的九寶巷子。
正如老書生所說,這條巷子的兩面高牆果然是非同尋常,東西兩面牆的牆面上分別刻畫著長江跟河流的畫幅,兩幅畫都是用雕刻的手法,縫隙中佈滿石灰,恰好跟青磚形成了最為明顯的對比,長江萬馬奔騰、河流靜如處子, 這一靜一動也是給人形成了一種視覺上的刺激感官。
巷子內果然有一行支開的攤位,嚴格來說這些攤位算不上是買賣古玩的,至多就是買賣些老物件,甚至有些攤主還在賣柴米油鹽,如今的攤位也差不多就是十幾個,位子雖然不多,但這個點卻尤為的熱鬧,攤主會給路過的顧客每人安排一張小板凳,供顧客挑選撿漏。
沈秋和秦輕語先是在數十米長的巷子中轉了一圈,攤位雖然寥寥無幾的,但各個攤主上架售賣的物件倒是不少,每個攤位跟前都堆積著如同小山一般的雜件,從不入流的核桃、鼻菸壺、再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甚至連秦始皇的傳國玉璽、玄鐵寶劍在這裡都能覓得蹤跡,三個字來形容那是再貼切不過的了,假、多、雜!
沈秋看了一圈下來,著實沒看到什麼值錢的寶貝,目測單價超過五百的都沒幾個,想要在這裡撿漏尋寶,簡直就是難於上青天。
“找到了!”
秦輕語忽然會心一笑,他手指著斜對面一個小老頭的攤位說道:“沈秋我找到其中一件了!牡丹不開半月梅!”
沈秋順著秦輕語手指的方向,就看到一本日記本,這種日記本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日記本,紅皮塑膠封面的那種,封面上普遍印著一些簡易、燙金形式的圖案,大小差不多手掌心一般,沈秋小時候也用過這種日記本來寫過日記。
值得一說的是,日記本的封面上印著兩個品種的花,前面是牡丹花,後面是梅花,牡丹花含苞欲放梅花綻放花蕊,從某個程度上來說,跟卦辭上的提示倒也能對應的上。
翻開日記本,裡面是一片片已經泛黃的日記篇幅,對應到1978年二月份的事兒,字跡歪歪扭扭倒也不出眾,看起來真的像是一個高中學生寫的日記。
日記本雖說只有巴掌大小,但日記本里頭卻記載了洋洋灑灑上百篇的日記,貌似是當年的一個年輕人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