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韓擎有傷在身,但因為打退了金人徹底解了汴梁城之圍,一大堆事一下子就湧了過來,逼得韓擎政府不得不立即處理和應對,而很多大事都需要韓擎親自來拿主意,才能開始實施。
因此,張叔夜前腳剛走,唐恪等人後腳就來找韓擎了,受傷了,都不讓韓擎好好休息。
唐恪等人過來說得第一件事就是復農。
韓擎之所以如此著急跟金軍決戰,原因之一就是,再不打走金人,就趕不上今年的春耕了。
而如果不能及時春耕,那今年韓擎的地盤,恐怕就會顆粒無收,進而出現更嚴重的饑荒。
事情若是到了那個地步,可能不需要金人再次南侵,韓擎政權就被人推翻了。
對此,韓擎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在很早以前,韓擎就親自制定了大農場計劃,也就是將自己地盤的所有土地都收為國有,然後以屯的方式再重新分配下去。
韓擎制定這個計劃,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在封建社會漫長的歷史中,土地兼併一直作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存在著。
所謂土地兼併,即占人口少數的權勢階層,利用政治和經濟上的優勢地位,透過購買和哄騙、脅迫等手段,大量獲取農民手中的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的現象。
這一現象的後果,就是失去了土地的農民,不得不依附於土地的擁有者,受到他們的剝削和壓迫。
矛盾長期積累,往往引起民變乃至起義,進而導致現存政權的覆亡。
而宋朝的土地矛盾是各個朝代中最為尖銳的。
這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
首先,宋太祖趙匡胤上臺後,總結唐朝覆亡的教訓,認為應當削弱地方軍事長官的實力,因而透過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等手段剝奪了石守信等開國將領的軍事指揮權,作為補償,趙匡胤對於這些高階官員對土地的大肆佔有始終持放任態度。
其次,宋朝沿襲了唐代中期開始採用的兩稅制,按照土地而非人口收稅,這樣一來,土地兼併非但不影響政府的收入,反而降低了收稅的難度,因此抑制兼併短期內並不會給政府帶來太多利益。
再次,宋朝農業生產力發展迅速,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在這種經濟發達的情勢下,土地這一最重要的生產資源自然要作為商品捲入市場。
總之,宋朝政府基於當時的社會形勢,實行了“不抑兼併”的土地政策,允許土地在市場上自由流通,導致了土地高度集中在某些特權階級手中的社會現象。
這種事的影響很大,也很複雜,現在不去深入的探討,只說放在當下就是,這嚴重影響了韓擎自己種糧解決糧荒。
要知道,現在到處都是亂糟糟的,以至於,有些人手上有大量的土地卻沒有人耕種,有些人可以去種地卻沒有土地可種,還有些土地的主人已經被抄家了(如六賊及其黨羽)、有些土地的主人已經去金國了(如趙氏之人、趙宋的皇親國戚)、還有些土地的主人逃去南方了(汴梁外城被攻破前後有大量的權貴舉家逃去南方了),他們的土地成了無主之物,沒有人播種和管理,肯定是要荒廢的。
這種情況下,韓擎如果什麼都不管讓治下之民糟糟的去弄,肯定會誤農。
所以,韓擎乾脆就將自己控制的區域的土地全都收為國有,然後一個屯一大塊分配下去,年底各屯跟朝廷五五分後,再均分下去。
韓擎不是不知道,自己這麼搞,肯定問題多多,也肯定會得到地主階層的抵制。
可眼看著,饑荒就要來了,不先這麼搞一下,怎麼解決糧食自給自足的問題?
再者,在韓擎看來,現在當務之急就是先把糧食種出來讓大家不至於餓死,這種時候,誰敢蹦出來給自己找麻煩,那真是嫌韓擎的刀不利了。
而且,韓擎覺得,自己雖然還沒有改朝換代,但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了,以前的權貴階層憑什麼再把持大量的土地?
“大不了就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