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
說南護都軍全面佔領長江以北地區,是假的。
長江以北地區,還有大量的城鎮、堡寨在南軍將士或是趙構任命的鄉紳的控制下。
這也是難免的,畢竟哪個時代都不缺乏愚忠的人。
對於這些人,韓擎下令:
能招降的,就招降,可以給於一定的招降政策的——畢竟,和平解除他們的武裝,不僅能讓己方減少一定的傷亡、讓漢人少傷一些元氣,還能最大程度的保證戰利品。
至於那些冥頑不靈的,那就講不起了,只能攻城,然後抄家問斬,其家人,男人皆入獄勞改,女人皆充入教坊司。
就在韓世忠指揮南護都軍橫掃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就在胡世將組織民夫、船隊往京師運糧之際,趙構渡江逃到了江南。
趙構從揚州渡江之後,把原來要遷都建康的計劃也放棄了,於是從鎮江奔向常州,從常州奔向蘇州、秀州,到二月十三日,到達杭州。
趙構手下諸將中,資歷最老者的將領之一便是王淵。
想當初,金人第一次南下時,河東,河北宣撫使範訥統領勤王兵屯駐雍丘,王淵為先鋒。
趙構成立大元帥府時,範訥南奔,王淵沒有選擇跟範訥南奔,而是率領所部人馬去投了趙構。
後來,王淵是最早擁立趙構為帝的人之一。
趙構對王淵極器重,譽為柱臣,始置御營司,便以王淵為都統制,授龍、神衛四廂都指揮,繼而改稱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進保大軍承宣使。
後世的很多小說中都將王淵描寫得極為不堪,實際上此人也非一無是處。
王早很早就在西軍中服役,曾作為征討方臘的先鋒,直搗敵老窩幫源峒,最終捉獲方臘——親自擒住方臘的韓世忠,當時就是王淵手下的一個小校,因此說王淵擒住的方臘,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在之後的徵燕京之役中表現拙劣,被遼軍俘獲,後逃歸,還給劉延慶帶回來了假訊息,導致宋軍大敗。
這可能也就是王淵評價不高的原因之一。
趙構定下了遷都臨安之策,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王淵。
為什麼想到王淵?
那是因為當時杭州附近“群盜蜂起”。
其實——
所謂的群盜,就是東南民眾——反對趙構前去統治他們的東南民眾。
想當初,迷戀上造園林的趙佶,大搞花石綱。
花石綱是宋徽宗時運輸東南花石船隻的編組。
宋代陸運﹑水運各項物資大都編組為“綱”。如運馬者稱“馬綱”﹐運米的稱“米餉綱”。馬以五十匹為一綱﹐米以一萬石為一綱。
趙佶政治上極端腐敗,生活驕奢淫逸,揮霍無度,酷愛花石。
最初,蔡京取江浙花石進呈,那時朝廷是花錢買的。
後來,趙佶胃口越來越大,花石綱的規模越來越大,北宋王朝也被趙佶禍害得沒錢了,蔡京便主持蘇杭應奉局,專門索求奇花異石等物,運往東京汴梁城。
這些運送花石的船隻,每十船編為一綱,從江南到開封,沿淮﹑汴而上,舳艫相接,絡繹不絕,故稱花石綱。
花石綱之擾,波及兩淮和長江以南等廣大地區,而以兩浙為最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