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擎對汴梁城中的人重要嗎?
這不是廢話嘛,當然重要了。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沒有了韓擎,汴梁城中的人,尤其是忠於趙宋的人,不是正好可以奉趙諶之命,然後撥亂反正了嗎?
可問題是,趙諶才十歲,從來沒有接觸過政治,又膽小懦弱,怎麼可能擔任一國最高領導人?
所以,假如韓擎真不在了,肯定還得出現一個代趙諶領導大宋王朝的最高領導人。
問題是,那個人能否像韓擎一樣能征善戰可以保護汴梁城中的人不受外敵屠殺和勒索?能否像韓擎一樣服眾使混亂的局面變得穩定下來?能否像韓擎一樣壓住所有紛爭使汴梁城中的人團結一致抗敵發展?
縱觀汴梁城中的人,哪怕是縱觀整個大宋王朝,有第二個韓擎這樣的人嗎?
唐恪?
張叔夜?
還是孫傅?
他們誰行?
他們誰都不行,舍韓擎其誰?
最關鍵的其實還是軍隊的問題,如果真有一個人能控制住軍隊,將韓擎替換了也就替換了,可誰都知道,奮軍也好,護都軍也罷,其將士只尊從韓擎的命令,只唯韓擎之命是從。
而且,韓擎治軍極為森嚴,他手下的將士,不論是誰,拿民眾一針一絲都要受到重罰,而且絕不通融,絕對做到了對民眾秋毫無犯,哪像當初趙桓時期的軍人,人前是軍人,人後比土匪還土匪,姦淫擄掠無所不幹。
有見識的人都說,天底下絕找不到第二個能像韓擎治軍這麼森嚴大家又全都信服不忤逆的人了。
所以,一旦韓擎出現什麼意外,汴梁城中的這些剛剛才從地獄爬到天堂邊上的人,沒準很快就又會重新從天堂邊上掉回到地獄。
這是汴梁城中的人絕對不想再發生的事!
事實上,當初韓擎要親自出城指揮這一戰時,所有人都攔著,生怕韓擎有個閃失,有些人為求韓擎不出城,甚至把頭都磕破了。
可最後,韓擎還是以“此戰至關重要,不能有任何閃失”為由,力排眾議親自率軍出城與金軍決戰。
見無法阻攔韓擎親自率軍出城與金軍決戰,汴梁城中的人反覆叮囑跟韓擎一塊出城迎敵的人,一定要確保韓擎的安全,萬萬不能讓韓擎出事。
如今,韓擎竟然要親自迎敵,如何能不讓汴梁城中的人擔心?
甚至,就連唐恪都忍不住對張叔夜說:“要不然派吳革和範瓊帶兵出城助攝政王一臂之力?”
“沒有攝政王之命,誰敢出兵?”張叔夜一陣苦笑。
唐恪也知道一向重視服從性的韓擎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別人抗命不尊,尤其是在韓擎出城前還曾特意下過嚴令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許出城的情況下。
唐恪很是擔心道:“可……攝政王他……”
“攝政王南征北戰上百戰,都未曾受過大傷,這次也定然能化險為夷。”
張叔夜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壓低聲音道:“且攝政王若真是天命所歸之人,又豈會折在這裡?”
天命!
這個玄而又玄的東西反而說服了唐恪。
不可否認,能得天下之人,各個都是材德兼備之人。
但材德兼備之人雖然不多,但也絕對不是鳳毛麟角,仔細找找,肯定還是有不少的。
那為什麼那麼多材德兼備的人不能得天下?只有其中極少數的幾個人能得天下?
答案就是這玄而又玄的天命。
只有風雲際會,材德兼備的人才能得天下,否則,你就是有經天緯地之才又德高望重,也休想得這天下,可能隨便來枝流矢就要了你的命。
放在此刻就是,韓擎若真是天命所歸,哪怕韓擎衝入敵陣之中,也肯定會安然無恙,如果韓擎真沒有命得這天下,那韓擎就算是能躲得了這次,也肯定躲不過之後的某一次。
留守的唐恪和張叔夜達成統一了之後,爭論之聲雖然還沒有結束,但至少已經不影響當前的局勢了。
很快,四五千騎彪悍的金騎就由遠及近。
全身金光閃閃的韓擎,沒有任何猶豫,就率領親騎迎了上去。
韓擎的親騎雖然不是人馬皆披堅甲的具甲騎兵,但也都是全身好甲的重騎兵——他們清一水的上品黑漆順水山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