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白軍護送折彥質、姚友仲、張所等人衝出金人的包圍圈後,張所一行人就與折彥質等人辭別,然後幾經打探,前往南華。
宗澤上次大敗了之後,又回到了開德府,舔舐傷口。
在這期間,宗澤將逃回開德府的潰兵收集起來,又招募了一些民兵,再度拉起了一支七八千人的隊伍,然後率兵抵達南華,一邊繼續擴軍、一邊尋求南下救援東京之機。
也是在這期間,宗澤再次給趙構上奏,請趙構發兵去救援東京,宗澤在信上說:“汴梁乃國都,是非去解救不可的。”
可汪伯彥卻以為:“十萬金軍包圍汴梁城,大元帥府只有一些七拼八湊的軍隊,如何能考慮去解東京之圍?”
汪伯彥又說:“且汴梁城如今為叛臣韓擎所佔,箇中曲折還無法判斷,怎能輕易率兵前去救援?若為虎作倀,悔之晚矣。”
趙構在表面上不得不同意宗澤的主張,實際上他卻不敢擔負起救援東京的責任。
於是,趙構決定由宗澤率領大元帥府新編五軍直趨開德府(事實上就是把宗澤排除出大元帥府以外去了),他自己則帶領梁揚祖為首的那支勁旅,躲到了東平府去。
最近,趙構的心意慢慢暴露出來,他連著給宗澤寫了好幾封私信:要求宗澤“審觀形勢,料度彼已”;“如未得利便,不宜妄動,上誤國計”;“仍宜持重,明遠斥堠,不得先以兵馬挑弄,自啟敗盟之釁”。
說穿了,趙構就是不想解救汴梁城,不僅他自己不想解救,他還不讓宗澤等想解救之人解救。
宗澤手中兵微將寡,又逢新敗,實在無力獨自再戰,進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金人在他眼皮子底下耀武揚威。
倔強的宗澤,別提有多憋氣又窩火了。
就在這個當口,張所找了過來。
也是巧了,最先碰到張所的人正是宗澤手下的修武郎岳飛。
當岳飛聽說,張所一行人是朝廷派來的,他趕緊就去報告宗澤。
宗澤得報,立即率領手下文武官吏出來迎接張所一行人。
一見面,張所就直接道:“宗澤接旨。”
宗澤趕緊拜道:“臣等接旨。”
張所展開聖旨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康王趙構奉命籌措勤王兵,六月不至一兵一卒,僅擁大兵以自衛,以至二帝深陷金營,大宋蒙羞,今罷免其兵馬大元帥之職,由宗澤接任,許宗澤闢官行事,並從便宜,七品以下文武官員,可先任命,再行上報。”
唸完聖旨,張所將尚方寶劍和一百道空白告身交給宗澤,道:“此乃攝政王賜給大元帥的尚方寶劍和空白告身。”
聽了張所所言,宗澤身邊的很多人都大喜!
你道為何?
宗澤身邊的很多人原本只是鄉紳豪勇,他們散盡家財招募鄉勇響應宗澤的號召,所為者,官也。
可一來,趙構所封之官跟朝廷所封之官根本不能相比。
二來,因為宗澤不受趙構待見,以至於投效宗澤之人想得封賞實在是太難了。
如今好了,宗澤代替趙構擔任兵馬大元帥了,朝廷還給了宗澤一百個空白告身,關鍵上線給到了正七品,關鍵的關鍵還不限文武,他們這些人的春天終於來了!
只有宗澤猶豫不決!
一方面,一直致力報國又始終受趙構等人掣肘的宗澤,真的很渴望韓擎給他的權力。
可另一方面,宗澤又聽出了這個命令是那個他不熟悉的攝政王韓擎所下,並非皇帝趙桓所下,關鍵宗澤摸不準韓擎到底是什麼意思,“賜我尚方寶劍,難道是讓我誅殺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