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夜形勢最危急的時刻,韓擎也動了親自去前線看看的衝動。
可最後卻被韓擎掐滅了這個衝動。
而且,韓擎不僅沒有自己去前線,也按住了呂好問等人,不讓他們去前線搗亂。
直到打退了金人,韓擎才帶著文武百官來到了南壁。
韓擎等人到來時,姚友仲正指揮匠人和民兵搶修被金人破壞掉的工事,同時將昨夜爆發出來的不足的工事進行加固。
見姚友仲忙得不可開交,韓擎制止住了想要叫姚友仲過來拜見自己的眾人。
韓擎就這麼一直站在這裡,看著姚友仲有條不紊的指揮匠人和民兵來加固城防。
直到姚友仲不小心看到韓擎。
其實——
雖然出身於不同的軍隊,但從級別上來說,姚友仲原本是韓擎的長官。
而且,在第二次東京保衛戰中,姚友仲還一度指揮過韓擎。
可姚友仲並沒有因此就不尊敬韓擎。
相反,姚友仲極為尊敬韓擎。
首先,韓擎救了姚友仲的性命。
汴梁外城被金人打破時,姚友仲是最先反應過來的一批人之一。
不過,姚友仲並沒有像別人一樣選擇逃跑,而是選擇讓麟府兵上城牆抗敵。
當時,趙桓、何慄、孫傅等人因為擔心兵力不夠守衛汴梁城的,而招募了很多雜牌兵,有壯勇、效用、敢戰之類,還有郭京他們招募得那些六甲神兵什麼的。
朝廷對這些雜牌兵皆分門別類,進行編隊和管理,然後分配到各個城壁。
趙桓與何慄、孫傅等大臣們也考慮到了,這些雜牌軍的戰鬥力可能不行,不足以保護汴梁城。
於是,朝廷又挑選了以衛士長擔任祗候的陝西河東兵三千多人。
這支隊伍戰鬥力很強,於是由其作為預備隊,令王瓊、姚友仲負責指揮,以策應諸城壁之危急。
這支預備隊就是麟府兵。
王瓊率領麟府兵作戰,屢次出戰有功。
可惜,城破的前幾日,王瓊在增援宋門時,被金軍的大砲擊傷了腳,流血不止,不得不暫時退出了戰場。
王瓊一走,當時還剩下的一千多麟府兵便不聽別人指揮,連總指揮王宗濋都指揮不動。
後來,王宗濋見金軍攻城甚急,只有麟府兵能敵,於是以利誘之,說:“汝等若能退敵,皆推舉承節郎,賞金碗五隻,有官職者連升三階。”
麟府兵將士見有重賞,於是拼命迎敵,故而殺死金兵三千餘人。
可文官們認為,王宗濋沒有權力擅自升賞部下,而堅決反對朝廷給麟府兵升賞。
趙桓被文官們說服了。
結果,王宗濋所許諾的告身與金碗全都沒能兌現,麟府兵上下皆大怒!
自那以後,麟府兵就不聽朝廷命令了。
汴梁外城被金人攻破後,姚友仲想強令麟府兵去迎敵。
麟府兵當場就將姚友仲毆倒,並準備擊殺姚友仲。
姚友仲相信麟府兵是真想擊殺他。
事實上,自從金人南下以後,百姓、士卒任意毆打朝廷官員已經是常事了。
原東壁統制官辛康宗是被軍民活活打死的,內侍官朱拱之是被百姓打死的,奉命出使的王雲也是被百姓打死的,甚至就連宰相李邦彥和唐恪都被百姓追打過。
還差一個姚友仲嗎?
那是姚友仲離死亡最近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