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金軍總共才十萬多一點,而這還包括他們從河北、河東強迫前來運送糧草的民夫和抓來的近城之民,如果把這些人再去掉,真正能戰的金人也就一半(即五萬左右)。
就這五萬左右的金人中,還有一半是遼人、奚人、渤海人、漢兒(燕雲地區的漢人),真正的女真人都不到三萬。
他們還紮成連珠寨,向北扎至衛南縣,向東扎至東明縣,向西扎至胙城縣,分散在整個京畿地區。
關鍵,金軍的主力,其實並沒有駐紮在汴梁城下。
完顏宗望所率領的東路軍主力駐紮在汴梁城東北郊區的劉家寺。
完顏宗翰所率領的西路軍主力屯駐於汴梁城西南郊區的青城。
不論是劉家寺,還是青城,離汴梁城都有一段不短的距離——快馬加鞭,怎麼也得一個時辰才趕到汴梁城,而這還不算聚兵的時間。
另外,韓擎大膽推測,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最近肯定是將主力又往外移了。
韓擎的推測,不是沒有依據的。
此時,在汴梁城附近的勤王軍至少有三支隊伍。
一是,宗澤所部與黃潛善所部,即趙構所率領的大元帥府的兵馬。
這部分兵馬駐紮在東平府開德府興仁府一帶。
他們就是沒有十萬,也肯定有八萬。
二是,河北宣撫使範訥所部與北道總管趙野所部合兵。
範訥原來率領宣撫司的兵馬駐守在滑州一帶,守衛黃河。得知金軍繞道渡過黃河,包圍東京,他擁兵自衛,不敢進軍救援汴梁城。後來,他竟領兵南下,去往南京應天府。
北道總管趙野原來駐守在北京大名府,獲悉京城被圍,他一度稱病不出。後來,他也領兵南下,去往南京應天府。
範訥與趙野兩軍在南京合為一軍,對外自稱“宣總司”。
這部分兵馬屯駐在南京應天府一帶。
就是沒有二十萬,也有十五萬。
三是,江浙、福建經制使翁彥國統領的東南六路兵馬。
這部分大約也有十萬左右,駐紮在泗州附近。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小股隊伍。
像南道總管張叔夜沒帶來的兵馬,他們分散在京西南路、荊湖北路,大約也有十幾萬,可惜因為張叔夜進京勤王,而無人總統。
像東道總管胡直孺組織的東道兵馬——胡直孺此前從應天府領兵一萬來東京勤王,到達拱州時,與金人發生交戰,戰敗被俘。雖然可能會被範訥和趙野吞併不少,但胡直孺組建的東道兵馬的主力應該還在,這部分人馬怎麼也應該有三五萬。
還有知淮寧府趙子崧所部,延康殿學士何志同所部。
等等……
可以說,附近有至少五十萬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