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金人再要,大宋朝廷肯定是拿不出來的。
趙桓下令募捐,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必須將其所有的金銀財帛全部都上交開封府。
趙桓又下嚴令:如有膽敢藏埋者,允許所有人舉報,將拿出十分之三的財物充賞,且先以官錢(銅鐵錢或錢引)代支,其犯人依軍法處置,抄家問族,知情不報者,亦與犯人同罪。
吏部尚書王時雍和開封府尹徐秉哲根據聖旨,將汴梁城搜刮三尺,可以說寸金、寸銀都不放過。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抗捐。
很多皇親國戚,也想仗著身份少捐點。
當今太后鄭氏的父親鄭紳,就是其中之一。
王時雍和徐秉哲多次督責鄭紳,讓他趕緊交納金銀財帛。
可鄭紳就是不願意將他好不容易才積攢起來的金銀財帛全都捐出,打算隱匿一部分。
結果被人舉報了。
趙桓得知情況後大怒,當即下詔,以隱匿金銀財帛罪名,追毀鄭太后父祖一切官職。
因為此事牽連,被撤銷官職者,不計其數,好多官吏甚至被打入大牢之中。
往城外搬運絹帛的人大多都是大宋軍兵,即上四軍與保甲兵,韓擎的人也被安排運送絹帛。
而韓擎和三衙使臣(即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則分別在不同地方,對各軍進行監督。
讓韓擎悲憤的是,各指揮使皆意氣洋洋,爭先恐後地向金人表功,向金人訴苦,向金人獲取批條,向金人領取食錢,有的指揮使甚至很驕傲的自誇:“只有我送去的表緞,金人才收,並不退回,旁人誰有這個面子?”
金人要一千萬匹絹帛,趙桓下旨,將內藏元豐、大觀庫中所有絹帛全都送給金人,累計多年的河北貢賦以及浙絹、南絹全都要送交給金人。
有些經辦官員對此很氣憤,但他們又不敢公開抵抗,只能在暗中搞些小動作。
例如,在搬運絹帛過程中,以次充好,甚至摻雜進一些劣質產品,想要糊弄金人。
可金人很精明,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他們對每批絹帛質量檢查得都很嚴格,一旦發現不合格的,就潑上墨水做記號,當即要求退換,做得太過分了,金人還揚言要屠城。
如此,好像能讓金人收了大宋送交給他們的絹帛也是一種本事。
可作為軍人,作為高階軍事指揮官,國家淪亡至此,竟然毫無愧色,韓擎怎麼看,都覺得這是莫大的悲哀!
所以,只送了一次,韓擎就找到梅執禮,跟他說:“大人,末將不想再幹這給金人搬運表緞的差使了,末將不想因此磨滅末將和末將手下弟兄的鬥志。”
透過這段時間的接觸,梅執禮越發得看好韓擎,也知道韓擎不是偷奸耍滑之人,因此,他相信,韓擎辭差,不是想逃避差使,而是真不願意跟其他已經沒了鬥志的軍人同流合汙。
梅執禮沉默了一會,問韓擎:“那韓統制想要何差使?”
韓擎也不跟梅執禮客氣,他直接要道:“不如讓末將來維護治安?”
維護城中治安一事,其實輪不到梅執禮這個戶部尚書來管,應該由開封府來管,也就是應該由徐秉哲和其背後的王時雍來管。
而王時雍和徐秉哲雖然跟韓擎也有些交情,甚至王時雍還很看好很有能力的韓擎,但王時雍最信任的人,卻不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韓擎,而是範瓊那個屠夫。
跟韓擎一樣,範瓊手上也有三千多狠厲之人。
而且,從明面上看,範瓊手上之人的兵器,比韓擎手上之人的兵器還要好一些、多一些。
最近這段時間,都是範瓊在維護汴梁城中的治安。
公平的說,範瓊幹得還不錯,至少沒出現過什麼大問題。
關鍵,範瓊夠聽話、夠沒底線,王時雍指哪,範瓊就打哪,毫不含糊,可以說,只要王時雍有吩咐,範瓊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
所以,聽韓擎說自己想去維護治安,梅執禮連考慮都沒考慮,就搖頭道:“非是我不幫你,而是此事絕無可能,王時雍是不會棄範瓊而用你的。”
“大人誤會了,末將不是想去維護城中治安,而是想去維護軍中治安。”
韓擎又解釋道:“末將聽說,最近各營將士皆因削減糧食供給一事在大鬧,末將擔憂大人有危險,又恐其譁變耽誤陛下大事,故而才想去維護治安,以保大人安全、陛下大事不受其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