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天,天空陰沉,寒風呼嘯,大雪漫天飛舞,汴梁城內到處都是一片銀裝素裹。
為了安撫城內軍民,趙桓一大早又冒雪駕登宣德門。
趙桓再次詔令赦免守城官吏軍民失守之罪,宣佈兩國已有和議,安撫勸導軍民各令歸業。
人們聞訊後,皆從四面八方湧來。
宣德門前的廣場上,很快就又聚集了數萬人,他們一邊高呼萬歲,一邊號泣流淚。
熱烈而又悲愴的場面,令趙桓很感動,他一邊揮手致意,一邊大哭。
不久,四名金使登上宣德門城樓,覲見趙桓。
趙桓一見到他們,便說:“寧害朕,勿害城中軍民!”
金使說:“兩國已通和好,城中秋毫不動。”
趙桓隨後令他身旁的孫傅立即張榜,向全城百姓公告:兩國已和,大家毋須再憂,軍民各歸各業。
趙桓回宮不久,突然有個宦官慌里慌張地跑進大殿說:“陛下,禁衛用斧頭劈開了左掖門,衝進宮了,他們說要見陛下!”
趙桓大驚,急忙起身往外跑!
剛跑到祥曦殿門口,押黃門指揮使蔣宣、李福及班直盧萬便率領數百衛士徑直闖入殿中。
眾衛士大喊:“我等願為陛下殺出一條血路,保護陛下衝出城去!”
蔣宣隨即牽來了趙桓的御馬,試圖將趙桓扶上馬去。
趙桓極力掙扎,不肯上馬。
一名內侍衝過來,朝蔣宣怒斥道:“休得無禮,這是天子!”
蔣宣大怒,手中寶劍一揮,內侍當場倒地而死,鮮血噴了一地。
趙桓大驚失色!
李福急忙上前叩頭,說:“蔣宣非敢無禮,實欲救官家於禍難之中。金人詭詐,和議不可信,宰相與內侍多是細作,願陛下與我等殺將出去,為大宋贏得一線生機!”
盧萬也道:“事不宜遲,還望陛下早決!”
蔣宣見趙桓猶豫不決又很怕他們的樣子,很是失望,他憤然道:“臣等忘家捨命,欲盡忠於陛下,陛下若是不用我等忠心之臣,大宋危矣!”
趙桓不聽蔣宣之言,推脫說:“若真要出城,朕也要回內殿準備一下。”
說罷,趙桓環視四周,見只有何慄、孫傅、秦檜、梅執禮、呂好問五位大臣趕來護駕,便命他們上前勸導蔣宣——其他大臣,全都嚇跑了。
孫傅聽言,上前呵斥蔣宣等人,令他們立即退到殿外。
呂好問和秦檜跟隨蔣宣等人來到殿外,用言語暫時哄住了他們。
危險過去,趙桓立即令何慄、孫傅起草詔令,以蔣宣、李福、盧萬無禮而致亂為名,令四廂指揮使左言立刻領兵前來彈壓。
詔令寫好後,趙桓派給事中兼侍讀譚世勣給左言送去。
為穩住蔣宣等人,免得他們強行擄走自己,趙桓先假意封蔣宣為團練使管殿前司,李福和盧萬等人也各有封賞。
蔣宣等人當即謝恩,然後眾衛士皆坐於殿廡下,聽候聖旨處理。
不久,左言帶兵趕來護駕,將蔣宣、李福、盧萬等數十名為首衛士抓了起來。
這時,宮中上四軍衛士猶有兵力一萬多,軍馬亦有數千匹,另外還有專為護駕而準備的兩千精銳人馬,關鍵大多數衛士都希望奪門而出突圍而去。
如果能將這些力量有效的組織起來,突圍或許能夠成功。
然而,趙桓根本就不是這樣的人物,所以他註定扭轉不了乾坤、改寫不了歷史——只有卓越的人物,才能在關鍵時刻扭轉乾坤、改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