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莫慌,這必是山下大賢又在搔癢。”變身成守山太保的二郎神如此說著,唐僧果然被勾起了興趣,當即道:
“何方大賢,搔癢竟能令地動山搖?”
“長老有所不知。”二郎神幫忙牽著白馬,一邊有意無意的帶著唐僧往馮雪的方向走,一邊介紹到:
“這山舊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徵西定國,改名兩界山。
秦皇昇天之時,天降此山,下壓著一位大能,這大能不知是犯了什麼天條,被壓在山下,由山神土地看管,以前經常傳授些治病救人的方子,附近山裡的獵戶、村民若是有什麼疑難雜症,也會來此處找他醫治,每每三五劑藥,便可藥到病除,山民們感念他的恩德,經常供奉些蔬果菜餚給他。
只是他畢竟壓在山下,雙手無法觸及癢處,因此偶爾會聳動身軀,藉此搔癢,不過這位大賢心性良善,雖然常常引發地震,卻從未聽說有人因此受傷。”
“此等大賢,理當拜會一下。”唐僧聞言心生嚮往,他是個見廟就拜的主,妖怪尚且拜得,如此真賢如何能夠放過?
牽馬下山,行不數里,便看到那山縫中果有一人。
露著頭,伸著手,模樣卻並不狼狽,根根烏髮梳理的整齊,臉上也無什麼灰塵雜草,不像是在此壓了八百年的囚徒,反而像是正在書院中教書的先生。
“和尚東邊來的?”
看到唐僧走來,馮雪輕抬眉角,語氣很是隨意,但是這蘊含著言出法隨神通的句子,卻令唐僧不由自主的回答道:
“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
“又道這個時候了啊?”馮雪若有所思的嘟囔了兩聲,卻又故意讓唐僧聽到。
唐僧對於取經自然是非常上心的,當即道:
“施主此言何意?”
“取經啊?”馮雪理所當然的應到:
“每隔百來年,就有個和尚要去西天取經,不過一個都沒回來。”
“這……”唐僧聞言皺眉,他出關不過數十日,便已經只剩下他一個光桿和尚,此去西天數十萬裡,怕是前途堪憂。
雖然那他一心向佛,但向佛,卻非送死,怕,還是會怕的。
“不過你別擔心,之前觀世音跟我說過了,估計是覺得你們這麼去不行,讓我保護你西行。”馮雪擺擺手,一副“我罩著你”的表情,唐僧卻是皺眉道:
“你被壓在山下,如何能護我西行?”
“這個簡單,你現在對著這山說幾句話,走個程式,然後我就能出來了。”馮雪很隨意的囑咐道,準提壓他可沒下什麼佛貼,因為那種東西對馮雪壓根就沒用,他用的是正經的神通,用了數千個小千世界構成的佛國,才將他鎮壓此處。
不過見唐僧一臉的猶豫,馮雪又補充一句——
“當然了,你要覺得自己可以也無所謂,反正我在這帶著也挺愜意的,除了沒法撓癢癢之外……”
唐僧皺眉,心中似乎有兩個小人在掙扎,不過最後,他還是選擇從心一波。
於是,只見這和尚走到山前,雙手合十,口中默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