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顧執和父母經過激烈的鬥爭之後,終於爭取到了休學半年的機會。
顧家兩位大人雖然開明,但是在學習這件事上卻有著特殊的堅持。
那是烙印在那一代華國人心中的執念,上學大於天,砸鍋賣鐵都要供孩子上學,是當年很多清貧家庭的真實現狀。
尤其是在農村,為了能夠供出一個大學生,年齡較大的姐姐或者哥哥往往都會早早外出打工,之後每年寄錢回家,當作弟弟妹妹的學費。
總有人過早的挑起了家庭和社會的重擔,上學這樣一件在平常看來十分簡單和必然的事情,卻是很多人一輩子都躍不過去的天塹和遺憾。
顧問之和林芝在小時候都是度過苦日子的,因此才會擁有對讀書懷有執念和敬畏。
不過,對顧執來說,上一輩他已經讀到博士了,國也出了,書也讀了。
重生回來,身體變年輕了,可是腦子裡的知識卻沒有絲毫削減。
再參加一次高考,讀一次大學已經毫無意義。
他的時間很寶貴,想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犯不著這樣浪費。
最後,他承諾父母,一定會在半年內寫出兩本能夠正常出版並且保證銷量的圖書,否則就乖乖去學校上學,這才勉強讓二位答應了他的要求。
正好,寫書本身也是他規劃的一部分。
腦子裡有那麼多前世的經驗和記憶,那些都是無比珍貴的知識,僅僅在裡面放著是毫無意義的。
二十一世紀賣什麼最賺錢?
當然是知識!
君不見羅輯思維透過經營自己的公共號到開發個人的APP,又上網綜,又上電視,早已從一個網紅變成了一個億萬富翁。
顧執倒不會走邏輯思維的路線,因為這對他進入文娛圈幫助甚微。
至於到底要寫什麼書,他心中早有既定。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林芝在四處委託朋友聯絡身處杭州的馬伝先生。
顧執則一直在家中努力回憶著阿里的發展歷程,將它從弱小到壯大的一步步過程全部詳細的謄寫到了備忘錄上面。
這張備忘錄顧執肯定不會直接交給馬伝,要不然讓馬伝掌握了阿里發展的一切,他對於馬伝來說就是個沒有意義的人物了。
寫出這樣的備忘錄,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進一步瞭解阿里,保證自己和馬伝見面的時候,心中有底兜著,嘴上有料可說。
顧執明白,只有這樣才能夠說服馬伝,讓他同意自己投資阿里。
前世,很多華國人對於華國能夠誕生阿里和企鵝這樣的本土網際網路巨頭,都感到十分驕傲和高興。
這可是我們華國人自己創辦的頂級集團!
即使到了海外,和外國人說起這兩家巨頭,心裡也有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可是,於此同時,一些稍微瞭解這兩家巨頭成長曆史的華國人,心裡頭都有著不小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