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從資本到文娛> 第六十四章 海外發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四章 海外發行 (2 / 2)

海外票房不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國內電影缺乏主動出擊的意識。

華國很多製片商抱著只要守住國內市場即可的想法,在拍電影之初根本沒有考慮過海外發行。

華國電影人往往拎著片子跑遍三大電影節之後,才來探究是否能做海外發行。

“這太難了,專業的電影營銷,應該在影片製作初期就介入到發行,一部電影應該參加那些電影節、如何參加都是有策略的。”

這是國際電影銷售公司的總裁麥克·華納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抱怨的。

而且華國電影這種滯後的海外發行方式,還給電影市場帶來了另一個弊端,盜版。

由於語言問題,華國電影海外發行肯定要重新配上英文字幕,然後在運往北美的幾十個大城市放映,中間耽誤的時間很多,就給了猖獗的盜版提供了充足的機會。

《讓子彈飛》上映剛一週,在紐約的街頭就已經出現了該影片的原聲盜版碟,還有英文字幕,只售價2美元一張。

連這種事情都會發生,國產的電影怎麼可能在海外票房上獲得成功。

顧執現在的表現其實也一樣,《蝴蝶效應》事先都沒有做過海外發行的準備,盜版早就流傳到全球各個國家了,不僅有碟片,還有網上高畫質下載。

倒不是他不想從一開始就聯絡海外發行商,只是現在的華國電影界,在這方面的經驗還太少了,很難有途徑去做這件事情。

而且《蝴蝶效應》作為一部小成本、新人主導的影片,在證明它的票房能力之前,也不會有外國發行公司願意發行這部電影。

在經過了國內兩個月的上映時間之後,《蝴蝶效應》終於證明了自己的票房潛力,因此也獲得了海外發行商的注意。

這次韓三評找顧執,就是為了這個事情。

全球著名的電影發行和電視製作公司,哥倫比亞影業公司最近找上了中影,要買斷《蝴蝶效應》的海外發行版權。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早在95年就在京城設立了代表處,是好萊塢最早進入華國電影市場的電影巨頭,也是最先與華國電影公司進行合作的跨國影視公司。

今年的《臥虎藏龍》就是由哥倫比亞投資拍攝和海外發行的,同時他們最近還和華宜聯合投拍了馮曉剛的下一部電影《大腕》。

《臥虎藏龍》當時採取的是買斷髮行,而《大腕》則是海外分賬發行,也是原時空裡華國第一部採取海外分賬發行的電影。

在《大腕》之前,所有的華國電影都是買斷髮行,不論海外票房多高,都歸發行公司所有。

而分賬發行就是把整個全球市場看做一個整體的市場,全球的票房作為收入物件,在各個投資方之間進行分賬。

分賬發行無疑更能夠保障華國電影人的利益,否則在海外賺的錢都被外國人給拿走了,電影製作方反而一分錢都拿不到。

《大腕》之所以能採取分賬發行,一是哥倫比亞本身就是影片的投資方,二是華宜有這個資本和哥倫比亞談判。

而且作為合拍片,就算採取分賬哥倫比亞的利益也不會受損,所以才能夠開創這個先河。

外國資本從來就不是做慈善的,只要有機會,它連骨頭都不會留給別人。

當然,《蝴蝶效應》就沒這個待遇了,只有買斷一條路可以走。

韓三評見到顧執,開門見山,直接告訴了他哥倫比亞給出的報價。

“10萬美元。”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