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王朝自太宗肖石峰起,又歷經景帝、文帝二朝。
景文二朝時,重文輕武,注重發展經濟,安撫民生。
其時國內一片盛世繁榮景象,而遠在塞北的邊疆之地卻頻遭北蠻人襲擾。
領頭的,正是北蠻刀神,名叫拓跋睿,被北蠻王封為神威大將軍。
拓跋睿時常率其帳下白虎營劫掠邊境軍營物資,太平王朝駐守邊疆的大將軍嶽穆武幾次埋伏欲捕,均無功而返。
由於連年物資常有被盜且數額龐大,又苦於拓跋睿在北蠻軍中,常率兵侵擾蠶食守邊將士,太平王朝一時無法將處於大漠之中的傲北國連根拔起,於是文帝十五年降旨駐防北疆的三十萬大軍後撤三十里地廣鑄城牆,以御北蠻入侵,保中原安寧。
後文帝死,太子肖乾澤即位,感北疆之痛,決心勵精圖治,收復塞北失地,定國號元武。
……
元武初年,太平城外五里地樹林。
時值盛夏正午,太陽十分毒辣,林間官道上走著一老一少兩人。老的已經接近八十歲,少年才十八年紀。
老人顯然有些體力不支,慢了下來,而走在其前面的少年則是越走越快。
別看這少年越走越快,其實他也很累,這點從他同樣滿頭大汗的樣子上就看得出來。
只不過這個少年第一次來京都,想早點看看京都的繁華。
當然,少年也想盡快走到城裡吃上一碗熱飯。
跟在其身後的那個老人終於忍不住了,只見停了下來,將柺杖用力敲了兩下地面,聲音雖然不大,但是在這安靜的林子中顯得格外清晰。
那老人咳嗽了兩聲,方道:“臭小子,只顧著自己走,也不知道攙扶一下爺爺。”
“這有什麼辦法。”少年仍然繼續往前走,只是步伐多了幾分特意的輕鬆自在:“早上路過那家燒餅攤,你硬是不吃,現在倒好,沒力氣了怪誰。”
“哎。”那老人搖了搖頭,邊嘆息邊再次動了起來,畢竟這個孫子的性格他還是比較瞭解的,自己這個做爺爺的在他眼裡,也不過是一個老當益壯的人,卻總是喜歡倚老賣老。
老人一邊放慢腳步往前趕路,一邊叨叨道:“咱們說書一次能掙幾個錢?如果不是我時常省吃儉用,你都長不了這麼大。”
“別怪我沒教你啥事,起碼說書這個飯碗你現在也勉強能吃。節儉的美德我從小培養你,以後你在這盛世中,想餓死都難。”
“我像你這麼大時,都是一個人行走江湖,六十年來,從沒有遇到過走投無路的事情。”
話鋒一轉,老人走了幾步又道:“可惜現在老了,又跟著你這個不孝順的孫子,算是白養了。”
老人的這幾句口頭禪在這兩年來時常掛在嘴邊,少年聽得耳朵都磨出了繭子,因此依然無動於衷。
少年叫林大器,身形勻稱,面板黑了些,但是額頭寬廣,雙目有神,鼻樑也算挺拔,綜合來看倒也是一副英俊模樣。
老人也姓林,之前祖孫兩人一直在嶺南、肅慶一帶說書謀生。
但是其實,這二人並無血緣關係。林大器當年因為其父母家裡孩子多,養不起,便讓路過的老人收養了。
老人那時已六十出頭,想到自己膝下無子,以後老來孤獨,便挑了個最機靈的,也就是當時才五歲的林大器。
可誰知,跟著老人的日子久了,林大器常年拋頭露面,混跡於其周圍,導致他比一般的孩子早熟。小時候的機靈勁倒是一直陪伴著他,只是可愛這個形容詞離他是越來越遠,長大後的林大器甚至有時候被老人認為是一個累贅,可是無奈自己選的孫子,還是要硬著頭皮養著。
而且都這麼大了,想扔掉他也不切實際。
這孫子,終歸是機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