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王留下的豐厚遺產中最強的當然是化勁級別的高階戰力。
雖然大椋山一戰武王府損兵折將,但嶽鎮麾下依然擁有十數位化勁大宗師,這是一股除開國家力量以外任何一個勢力都不可能擁有的強悍戰力。
除開化勁大宗師這種頂尖戰力,嶽鎮麾下還擁有無數驚豔世人的底蘊,以及為數不少的中層管理人才。
嶽鎮當前最欠缺的其實只是一個安穩的落腳之地以及大量的基層士卒!
佔據方山,收穫數萬基礎士卒,彌補了嶽鎮團隊最大的短板!
如今的嶽鎮只需猥瑣發育一段時間,便能再次震驚天元。
天風樓成立不到半旬,天機老人便向嶽鎮上交了第一份成績單!
那是一份多達兩千餘人的名單,記載的都是方山現有士卒中的窮兇極惡之徒,嶽鎮絕非聖母,並不在乎麾下士卒出身賊寇,但他在乎士卒的個人品性,可以為時勢所逼,可以殺過人,也可以越過貨,但絕不能是大奸大惡之徒。
岳家軍的聲名絕不能被那些窮兇極惡之徒所玷汙。
所以天風樓成立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對方山內部士卒展開隱秘自查。
天機老人將名單交給嶽鎮後,有些好奇嶽鎮會如何處理,這些人都是隱患,肯定留不得,是必須剔除的。
但如今方山初定,若是馬上出手剔除這些士卒,很有可能動搖底層士卒的軍心,最合適的辦法是暫時將他們監控起來,待大局已定,在出手解決他們。
天機老人卻沒想到嶽鎮拿到這份名單後,絲毫沒有耽擱,直接將其交給了高進,第二天名單上的一千人,便被高進抓赴軍營刑場,細數千名士卒各大罪狀後,直接斬首示眾。
此事在方山引發了掀然大波,底層士卒頓時人心惶惶。。
三日後,數千士卒在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煽動下,偷襲了後山涼風埡關隘,他們意圖突破方山關隘封鎖,逃進大荒深處。
這等大事天風樓當然不會沒有收到訊息,接到訊息後的高進親率五千大軍,坐鎮涼風埡,準備守株待兔,全殲這股叛軍。
然而還沒等高進以及他麾下的五千大軍出手,涼風埡守將傻牛帶領的兩千守軍便平息了叛亂。
這一戰打的極為慘烈,涼風埡兩千士卒折損過半,但叛軍傷亡更大,近四千叛軍當場戰死的就要近兩千,餘下眾人也盡皆被俘。
此戰能夠取得如此戰果,關鍵在於守將傻牛!
傻牛雖然看上去有些呆傻,但領軍作戰的能力卻是極強,收到叛亂資訊的第一時間,傻牛便在關隘前設下大量壕溝陷阱,依仗這些工事陷阱,守軍擊敗了叛軍的第一輪攻擊,並殺傷了大量敵卒,趁著對方人心惶惶之際,傻牛一馬當先,赤手空拳殺進敵軍。
那一場大戰,只殺的涼風埡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涼風埡守將傻牛宛若殺神臨世一般縱橫沙場,只殺的屍橫片野,鮮血淋漓,這一役,單是死在傻牛拳頭下的便有近百人,叛軍鬥志本就不強,又遭遇了傻牛這尊殺神,一時間心驚膽戰,紛紛繳械投降,戰局很快便結束了。
嶽鎮毫不手軟,第二天便將被俘的兩千餘叛軍抓赴刑場,細數罪狀後全部斬首示眾!
嶽鎮的雷霆手段,讓天機老人暗暗心驚,他沒想到看似溫文爾雅,偶爾還沒有正形的嶽鎮竟然如此殺伐果斷,他就不怕造成更大的動盪嗎?
出乎天機老人意料的是,兩次大殺戮後,整個方山的底層士卒,竟然風氣陡變,在各級軍官的嚴厲管控下,事態不僅沒有進一步惡化,軍心反而得到了進一步穩定。
天機老人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心中暗暗稱奇。
天機老人雖然智慧無雙,見識過人,但畢竟不是行伍出身,對如何管理底層士卒,如何安撫士卒軍心卻是一無所知。
嶽鎮十年軍旅,岳家軍又是名震天下的第一強軍,對於麾下士卒的管理,當然瞭然於胸。
嶽鎮接手方山後,就分仔細析過方山底層士卒的組成成分,整體上說,方山士卒有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生計所迫不得已落草為寇的普通村民,這一部分士卒人數最多,幾乎佔到了所以士卒的七成,這部分士卒整體素質較差,性格比較內向,膽量也較小,盲從性特別強,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一部分士卒內心深處的良知感很強,他們對那些無惡不作計程車卒有很強的反感牴觸情緒。
嶽鎮兩次大開殺戒之前都會細數惡卒罪狀,便是要收穫這部分士卒的忠心和擁戴!
一部分是闖蕩過江湖的所謂遊俠浪子,這一部分士卒的數量雖然較少,但整體素質卻明顯高於普通士卒,他們戰力更強,手端更毒辣,膽氣極豪,遇事也會有自己的主見,他們因為闖蕩江湖,見識了人性中的惡,所以有很多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一些惡習,連線兩次被斬殺的惡卒,很多就是出自這一部分。
當然這一部分士卒之中也不見得都是惡貫滿盈之人,也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始終堅持自己心中的正義。
嶽鎮兩次大開殺戒,殺得便是這部分士卒中的惡貫滿盈者,同時也是為了震懾這部分士卒中堅持正義者,或者是那些為惡不深者。
嶽鎮久歷軍旅,深通御下之道,很清楚自己該怎麼做,才能夠最快最好的收攏人心,天風樓給出的兩千為惡者,嶽鎮第一步只誅殺了其中的千人,一來可有震懾那些為惡不深者,二來可以獲得心懷良知者的認可,三來也是在逼迫惡貫滿盈者狗急跳牆。
事情的發展,果然和嶽鎮的預料一樣,千餘惡貫滿盈者慫恿了數千或是無知或是因為曾經為惡害怕清算計程車卒加入了叛軍。
叛亂失敗後,嶽鎮毫不留情的將叛亂者全部誅殺,這其中可能會有一些無知者是稀裡糊塗送了命,但嶽鎮也絕不會同情他們,做了錯事,就要付出代價,叛亂之罪,唯有一死以正軍紀。
方山原有四萬餘士卒,經過這次血洗,剩餘的已經只有三萬五千餘人,雖然表面上看實力下滑不少,但實際在清楚那些不穩定因素後,方山士卒的整體戰力和凝聚力反而不降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