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光速遨遊到了幾萬光年後的逍遙團,經過源靈的提醒透過天書感應,逍遙:發現了魔法新世界的萬物之源;然後靠著極道星辰變的星核之力,逍遙又發現了鬥氣新世界之核;萬物之源被處在《極道星辰變》位面期的逍遙吸進了自個的內宇宙位面,裡面可進生靈活物,包羅永珍,自成一介面,整個位面的生靈都豐盛了起來。此時的逍遙又運用乾坤大挪移搬運法把鬥氣世界之核給運進了內宇宙位面,慢慢吸收;整個內宇宙位面的世界格局都改變了。
此時,逍遙讓萬靈王開啟界主修行模式:啟界源、承界印、煉界體、凝界格、修界魂。
得到了異次元界的界源灌輸洗禮之後,萬靈王承界印,也成為了繼五行靈嬰之後的逍遙團第二個微界主,從此逍遙團可以自由來往於兩大界主的位面世界:修真界異次元界!
逍遙再次開啟了天書,源靈做起了位面的介紹,位面分為:物質位面,過渡位面,內層位面,外層位面和半位面幾大類。
物質位面:物質位面是所有位面中最接近地球世界的一類,有著與真實世界相似的自然法則,其中又以主物質位面最為常見與“普通”。
過渡位面:這三個位面有一個重要的共性:可以用來作位面旅行。星界位面能到達其他所有位面,而以太位面和陰影位面都連線主物質位面,可以穿行其中,這些位面與主物質位面有著最強的互動關係,可以透過多種魔法來訪問,它們也擁有自己的原住民。
內層位面:內層位面是各種元素的所在地,這些元素組成了主物質世界。最主要的六個內層位面分別是:火、空氣、水、土、正能量、負能量。這六個位面是構成世界的基本成分的體現,其中每一個都由一種單獨的元素或者能量主導構成(例如火元素位面整個空間充斥著無盡的不滅之火),內層位面的原住民也是由相應的元素或者能量構成的,魔法師可以藉由召喚魔法從內層位面召喚來元素生物為之作戰。內層位面透過以太位面與物質位面相連,是物質位面的物理基礎,由來自內層位面的元素組合誕生出物質位面的一切。
外層位面:外層位面是由物質位面的哲學和信仰所誕生出的位面。在外層位面,信仰就是一切,現實由信仰所塑造——只要意志足夠強烈(例如有足夠多人相信同一個信仰,或者有足夠強大意志的生物如此希望),它就會成為現實。諸神居住在外層位面,天界生物(如天使),惡魔和鬼靈也是一樣。每個外層位面都有自己的陣營,體現著某種特定的道德倫理傾向(善良的位面稱為上層位面,邪惡的位面稱為下層位面),這些位面的原住民的陣營也傾向於與其保持一致(例如天使居住在上層位面,而惡魔和魔鬼居住在下層位面——守序邪惡的稱為魔鬼,居住在守序邪惡的位面,而混亂邪惡的稱為惡魔,居住在混亂邪惡的位面)。外層位面也是主物質界靈魂的最終安息之地。大部分生物在死後都會依據其生前的陣營,前往相應的外層位面。因而魔鬼和惡魔會試圖腐化人心,企圖讓他們死後墮入下層位面,成為他們計程車兵永遠在血腥戰爭中戰鬥。
外層位面是精神和信仰的投影,因而也是由信仰所誕生的神明和惡魔、魔鬼的居住地。
半位面:這個一攬子的分類包括所有與普通位面類似,但只有可量度大小和有限通路的異度空間。其他位面在理論上是無限大的,而一個半位面卻可能只有幾百尺大小。
位面之間也有關聯與互動。
分離的位面:兩個位面完全分離,既不互相交迭,也沒有直接連結,就像在不同軌道上的行星一樣。唯一互相到達的方法是透過其它位面。
相連的位面:在某些位置相互接觸的兩個位面是相連的。在接觸處存在著連結,旅行者在此可以離開一個世界進入另外一個。
並存的位面:如果兩個位面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連結,這兩個位面就是並存的。這些位面互相之間完全交迭。在位面的任意一處都可以與其共存位面建立連線。在其中一個位面穿行時,看到其共存位面的情景並與之互動經常是可能的。
分層位面:“無限”可以被分解為許多更小的“無限”,位面同樣也可以分為多個較小的相關位面。這些層實際上是互相分離的存在之位面,每層都可以有自己的位面特性,各層之間透過大量位面傳送門、自然漩渦、通路和變化的邊界來互相連線。
其它地方訪問某個分層位面的情況通常在一個特定的層發生:該位面的第一層。它有可能是最頂層,也可能是最下層,根據不同位面而有不同。大部分固定的交界點(比方說傳送門和自然漩渦)都會指向這一層,因此它就成了通向其它層的通道。位面變換法術也同樣會把施法者帶到該位面上來。
星界位面:其是處在各位面之間的空間,當某人穿越一扇位面傳送門或把自己投影到其他位面時,她都要經過星界。甚至那些可以直接穿行到某個位面的法術也要暫時接觸星界。
星界位面是一個巨大、無邊無際的球體,上下四方都是清澈的銀色天空。這裡偶然會發現少量固體物質,但星界的絕大部分乃是一個沒有邊際的開放空間。
位面旅行者和其它位面的流亡者都把星界當作自己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