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先從心理評估開始吧,我這裡有幾個問題要問伱。這幾個問題,你不用刻意的去思考,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直接回答就好了。”
“好的,我沒問題。”何家輝點了點頭。
李心兒繼續說道:“何先生,你也不要緊張,這些問題都是簡單的心理測試題。那我就開始提問了。
第一個問題,假如你跟某個人有仇,或者你看某個人很不爽,你打算捅他一刀。當你去超市買刀的時候,發現有的刀賣30塊,有的刀賣300塊。而你選擇了30塊錢的刀,為什麼?”
“因為比較便宜啊!”何家輝毫不猶豫的答道。
李心兒笑著點了點頭,接著問道:“假如你發現你的仇人正在乘坐一部透明的電梯,你衝進去,給了仇人兩刀,然後迅速的離開了電梯,為什麼?”
“捅了人還不跑,難道等著被警察抓麼!”何家輝開口答道。
“我們換一種方式,你不想用刀了,你弄到了一種無色無味的毒藥,然後你請了一堆人吃飯,包括這位仇人,打算在吃飯的時候毒死他。那麼你準備在哪裡下毒?”李心兒接著問。
“自然是仇人的餐具上。”何家輝回答的依舊很流暢,看起來就像是本能的作答。
“我們再換一種方式,你跑去仇人的家中,將他殺害,殺完仇人以後,你又殺了他的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李心兒又問道。
“怕孩子向警方指正我,所以殺人滅口。”何家輝回答道。
“剛才說起孩子,我問個跟孩子有關的問題。假如你送給一個孩子一輛腳踏車,他卻沒有騎,請問為什麼?”李心兒問出了第五個問題。
“他不會騎腳踏車?或者他不喜歡這輛腳踏車。”何家輝答道。
……
李心兒的這些問題,何家輝並不陌生。
前世何家輝做刑警的時候,也是學過一些犯罪心理學的,而這些問題,都是用來測試這個人是不是心理變態的問題。
第一題關於刀的價格,正常人會說30塊錢的刀便宜,圖省錢之類的,而心理變態則會說,30塊錢的刀質量差,會比較鈍,捅人的時候對方會更疼一些。
第二題在透明電梯裡捅人,正常人的思維是捅了人肯定趕快逃跑,而心理變態的思維則是,捅完人後快點出來,透過透明電梯欣賞傷者痛苦的表情。
第三題給仇人下毒,正常人會說,將毒抹在仇人的餐具上、將毒下在仇人喜歡吃的菜或者距離最近的菜裡。而心理變態會說,將毒下在每一道菜裡,因為心理變態不在乎其他人死活。
第四題殺完仇人還要殺仇人的孩子,正常人都會說是為了殺人滅口,又或者是太憎恨仇人了,要滅他滿門。而心理變態會說,是怕孩子自己一個人太孤單,所以送他去跟家人團聚。
第五題送給小孩子腳踏車他卻不騎,正常人會認為,小孩要麼是不喜歡,要麼是不會騎。而心理變態則會認為,這個小孩子沒有腿!
這些問題的答案,何家輝都知道。
他可是想盡快復職的,復職就需要透過心理評估,當然得按照正常人的思維回答問題。
若是按照心理變態的思維回答問題,被心理醫生當成是心理變態,那復職可就無望了。
對面的李心兒卻是一臉的迷茫。
“從心理測試的結果看,這個何家輝是個正常人,並不是心理變態,難道是我搞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