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什麼比自己治療的患者康復更加讓一個醫生開心的話,無疑是一個幾乎絕症的患者,在自己的手裡,透過自己的技術,讓他得到康健。
自然,太過於遠期的目標,完全的康復,如同神仙一般地一針下去,立刻行走坐臥自如達不到。
但即便是重塑一個患者的相應人格功能,仍然是值得讓整個團隊都精神一震的事情。
“鍾教授,把這個影片發給我的師兄還有汪洋老師看一下吧!”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方閒笑臉建議。
鍾康罄把手機一收:“方醫生,剛剛汪洋發來資訊,說是我們可以過去開始操作了,汪洋和小楊兩個人已經準備好了相應的操作素材。”
“李球,你去不?”鍾康罄心情很好,因此還特意邀請了可憐吧唧的李球。
是,李球只是住院醫師,是整個組的最下級,最底層,但鍾康罄仍然對李球有一定的好感和重視。
無他,就最近一個月來,李球基本上在病歷書寫方面,還有換藥方面,沒有讓他們操心,這就格外不易。
畢竟目前組內接觸的病人,都是病種複雜,操作難度高,且手術比較大的患者,比較難管理。
“那我就先不去了啊!~”方閒找了個凳子坐下後,解釋了一下。
“不用不用,方醫生,我們幾個自己能搞得定的,肯定不敢太過於麻煩你,方醫生你還是要好好休息一下。”
“我們隊伍,最累的人就是您了。”最後一句,鍾康罄不惜用了您字尊稱。
“那倒未必,你和秦教授篩選病人,也是費心費神的事情,我再在這邊坐一會兒,然後就先回去休息。”方閒往椅子背後一靠,覺得有一種東西貼在後背上的踏實感,格外舒適。
說實話,方閒這是第一次體會到了上級醫師的不容易。
雖然是以秦瀧教授還有鍾康罄的名義做的手術,按道理是他們負責,但是畢竟操作是自己搞的啊,方閒最近一個月以來,也是頗為提心吊膽,生怕是術前術中或者術後出了任何問題。
術式不算特別成熟,目前就只有自己一個人可以成熟開展,預後的資料也相對不足。
當然,現在稍微好了些,四月初的那段時間,方閒基本上把所有的空餘時間,都放在了檢視文獻上,任何與神經、解剖、肌肉和功能重建相關的文章,都下載下來,快速的看或者詳細地看。
就生怕自己哪裡會錯漏。
而這些事情,以前的方閒是壓根不用管的,自己就只是一個住院醫師,管這些幹嘛?
但帶組了就不一樣,得要負責了,為治療的療效負責。
而且,後面方閒還要為功能重建科的後續發展而煩悶,這些事都只能一件一件做。
可以這麼說吧,現在擺在方閒面前的事情,都不是之前那樣幾個月或者一年可以做起來的事情,都需要數年甚至五年來計算。
因為功能重建科的意義,就是有這麼大。
方閒還正想著的時候,手機就響了起來,是來自科研部的一位同事:“方醫生,恭喜你啊,我剛接收到省科技廳的通知,您去年在醫學會內建立起來的毀損傷基礎操作和標準化處理流程,獲得了省的科技進步二等獎。”
“頒獎儀式是在五月的下旬,提前通知您了哈,希望方醫生您到時候可以如期到會場。”
“省一級的科技進步二等獎,還是非常重大的頒獎儀式,是不好缺席的。”
“好的,謝謝王老師。”方閒聞言也是一喜。
這省級科技進步的獎項,是周希音幫忙方閒一起在慈縣的時候,遞交的材料。
如今兩個多月過去,有了回覆,也是一種好事。
自然,方閒並沒有直接上報自己的功能重建術的原創手術和處理方案。
毀損傷的專科基礎技能,是由華西醫院的徐鳳年教授做了相應的課題資料,所以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目前,功能重建科所做的資料還是不足以支撐成為成熟的文章資料的。
還得慢慢積累。
而一旦這個術式開創成功,那方閒要衝擊的,可能就不是省一級的科技進步獎項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或許有點高攀,但是三等獎估計差不多。
如果可以拿到國家科技進步獎,就算只是入圍,那麼方閒都有機會進軍到全國性的領軍性青年人才專項計劃中去,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江湖地位。
“不客氣呢,方醫生!”科研部的王老師自己客氣了一下。
方閒就沒再回復,也不是高傲,主要是科研科的人,是真的很忙,需要對接和處理的事務,是面對全院的,哪裡有閒工夫扯淡。
醫院裡,不管是職能科室還是臨床科室,其實做事的人都非常忙,不忙的是不做事的人。這一點,懂的人都懂。